在线工具箱 - 简单实用的免费在线工具 - 爱惜在线工具箱
域名分发 购物领券
切换模式
收藏列表
放到桌面
收录申请
工具搜索
用户登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独自一人在异乡作客,每逢到美好的节日就更加思念亲人。

远远地知道家中的兄弟们登上高处,大家都在身上插着茱萸,只是少了我一个人。

赏析:

这首诗以极其质朴的语言,道出了游子思乡的普遍情感,充满了真挚动人的力量。首句独在异乡为异客”,直接点明了诗人客居他乡的身份和孤独处境。一个独”字,一个异”字,反复强调着诗人与周围环境的隔阂感,以及内心的孤寂。而每逢佳节倍思亲”,则道出了所有游子的共同心声。佳节”本应是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刻,但对于远离家乡的诗人来说,这反而成了思念亲人的催化剂,思亲之情便会加倍涌上心头。这两句诗,看似平实,却蕴含着深沉的情感,道出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因而能够引起广泛的共鸣。

后两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遥想家乡的情景。登高”和插茱萸”是重阳节的习俗,诗人想象兄弟们正在按照习俗登高望远,身上都插着象征长寿的茱萸。然而,在这欢乐的场面中,却唯独少了自己。少一人”这三个字,看似轻描淡写,却蕴含着无尽的思念和遗憾。诗人仿佛看到了兄弟们欢聚的场面,听到了他们的欢声笑语,但自己却无法置身其中,这种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的痛苦,比直接的哭诉更加令人心酸。整首诗语言浅显易懂,情感真挚深沉,通过个人情感与普遍经验的结合,将游子思乡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最平实的语言道出了最深沉的思念,读来令人感同身受,潸然泪下。

注释: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

忆:想念。

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佳节:美好的节日。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茱萸: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世称“王右丞”,因其诗歌中蕴含深厚的佛理与禅意,后人尊称为“诗佛”。他出身河东王氏望族,自幼聪慧过人,少年时便以诗、画、音律等多才多艺闻名,21岁状元及第,开启仕途。然而,王维一生经历了宦海沉浮,安史之乱期间曾被迫接受伪职,后因弟王缙请罪获赦,官至尚书右丞。

王维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与绘画两大领域。在诗歌方面,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他的山水田园诗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风格著称,将自然景物与佛理禅意相融合,创造出静谧幽清的意境,如《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名句,将山居秋景描绘得如画般恬淡清雅,令人身临其境。此外,他的边塞诗如《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也展现了雄浑壮阔的气象,体现了多方面的艺术造诣。王维的诗歌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既表达了隐逸生活的闲适,也蕴含了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在绘画方面,王维开创了水墨山水画派,被誉为“南宗山水画之祖”。他擅长以绘画技法融入诗歌创作,赋予诗作以视觉美感,其画作《辋川图》等被后世推崇为经典。苏轼曾评价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高度概括了他诗画结合的艺术成就。王维还精通音律,擅长演奏多种乐器,其多才多艺为唐代文人中的翘楚。

关于唐诗三百首工具介绍:

1、本工具唐朝三百多首古诗,可以让普通读者,尤其是儿童和初学者,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和理解唐诗的精髓。

2、本工具收集的每首古诗,都有古诗的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和作者介绍。

3、本工具数据收集自网络,如发现错误可向我们进行反馈进行修正。

主页 搜索 收藏 开灯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