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具箱 - 简单实用的免费在线工具 - 爱惜在线工具箱
域名分发 购物领券
切换模式
收藏列表
放到桌面
收录申请
工具搜索
用户登陆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

相见的时候困难,离别的时候也同样令人难受,暮春时节,东风已经没有力气,百花也凋零残败。

春蚕直到死去,它吐的丝才会吐完;蜡烛燃烧到灰烬,它滴下的蜡泪才会停止。

清晨照镜子时,只担心自己乌黑的鬓发变得花白;夜晚吟诵诗句时,应该感觉月光也是寒冷的。

要去的蓬莱山,前去那里没有多少路途可走,只有那殷勤的青鸟,或许能替我前去探望。

赏析:

这首诗以深挚的情感和精妙的比喻,描绘了恋人之间难以相见的痛苦和刻骨铭心的思念。首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起笔便奠定了全诗伤感、凄迷的基调。“相见时难”是客观条件限制,“别亦难”则是主观情感不舍,双重“难”字层层递进,将离别的痛苦渲染得淋漓尽致。而“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暮春景象,既是实景,又暗喻了爱情的凋零和希望的渺茫,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以“春蚕”和“蜡炬”两个意象,极其形象地表达了爱情的坚贞与无私。蚕丝将尽时仍在吐丝,蜡烛将灭时仍在流泪,这种至死不渝、甘愿奉献的精神,既是对爱情本身的赞美,也蕴含着一种超越个人情感的执着与牺牲。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则从对方的角度进行想象,担忧对方因思念而容颜衰老,感受对方在孤寂中吟诗时内心的寒冷,细腻地刻画了双方相互牵挂、同感共受的深情。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以传说中的蓬莱仙境和青鸟信使作结,既写出了相隔的遥远和寻访的艰难,又寄托了渺茫的希望,余味无穷,令人回味。整首诗语言华美,意象丰富,情感深沉,将爱情中的苦涩、执着与希望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注释:

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东风,春风。残,凋零。

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蜡炬:蜡烛。

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应觉:设想之词。月光寒:指夜渐深。

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

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探看(kān):探望。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出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市),出身于一个普通官宦家庭,幼年丧父,生活贫困,但自幼聪慧过人,展现出非凡的文学天赋。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因卷入晚唐时期的牛李党争而屡遭排挤,长期在幕府中任职,生活漂泊。尽管如此,他的诗歌创作成就斐然,成为晚唐诗坛的代表人物之一,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

李商隐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作品情感丰富、意境朦胧,尤以爱情诗和无题诗著称。他的诗歌善于运用典故,意象隐晦,语言华美,常常通过含蓄的表达方式抒发复杂的情感。代表作如《锦瑟》《无题》《夜雨寄北》等,均以情感绵邈、意境幽深而广为传颂。例如,《锦瑟》中“一弦一柱思华年”和“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等名句,既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又展现了爱情的深切与无奈;《夜雨寄北》则以“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意境,勾勒出思念的绵长与温婉。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李商隐细腻的情感表达,也展现了他对人生、爱情、命运的深刻思考。此外,李商隐的骈文也颇有成就,其文风华丽,用典精妙,被誉为晚唐骈文大家。李商隐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成就,不仅为晚唐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中国古典文学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关于唐诗三百首工具介绍:

1、本工具唐朝三百多首古诗,可以让普通读者,尤其是儿童和初学者,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和理解唐诗的精髓。

2、本工具收集的每首古诗,都有古诗的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和作者介绍。

3、本工具数据收集自网络,如发现错误可向我们进行反馈进行修正。

主页 搜索 收藏 开灯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