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具箱 - 简单实用的免费在线工具 - 爱惜在线工具箱
域名分发 购物领券
切换模式
收藏列表
放到桌面
收录申请
工具搜索
用户登陆

寄韩谏议注

唐·杜甫

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麒麟翳凤凰。

芙蓉旌旗烟雾落,影动倒景摇潇湘。

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

昔随刘氏定长安,帷幄未改神惨伤。

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枫香。

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

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

译文:

现在我心情不快,思念着远方的岳阳,身体想要振翅高飞,却因病卧在床上。

那位如月光般美好的美人(可指友人、理想或君主),遥远地隔着一汪秋水(指洞庭湖),在湖边洗着脚,眺望着辽阔无边的四方。

大雁高飞入云霄,天空澄澈,日月交辉;青色的枫叶变红了,天空下起了寒霜。

神仙居住的玉京山,众位天帝聚集在北斗星旁,有的骑着麒麟,有的乘着凤凰(翳,遮蔽,这里指乘坐)。

荷花做成的旌旗在烟雾中飘落,它们的倒影在水中晃动,仿佛摇动着潇湘一带的水面。

居住在星宫里的神仙喝醉了美酒,而那些能飞的仙人(羽人)却稀少,不在他们身边侍奉。

好像听说昨天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来了,恐怕是汉代辅佐刘邦定天下的张良(他后来追随赤松子,隐居养生)。

回想过去(指张良)跟随汉高祖刘邦平定长安,虽然运筹帷幄(指其功绩),但神情却始终带着悲伤(可能指功成身退的无奈或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国家大事的成败,我哪里敢过问呢?我只是面露难色,不愿同流合污(色难腥腐),而宁愿像隐士那样,在清香的枫林中(餐枫香,象征隐逸高洁)。

古代周公在周南被滞留(无法归葬),这是人们所惋惜的;如今看那南极老人星(象征祥瑞和长寿),国家应该会吉祥昌盛吧。

那位美人(理想、友人等)为什么非要隔着秋水呢?怎样才能把她安置在美好的殿堂(玉堂,指朝廷或理想境地)里呢?

赏析:

诗歌从诗人自身的病困和思念(岳阳、美人)开始,由实入虚,逐渐展开丰富的想象。中间部分描绘了神仙世界的美妙与寂寥,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随后,诗人引入历史典故(张良),将个人情感与历史人物的命运联系起来,抒发了理想难以实现、功成身退的悲凉。最后,诗人回归现实,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隐忧(周南留滞、南极老人),并再次感叹与“美人”的阻隔,深化了孤独和渴望的矛盾情感。情感层层递进,从个人的不快到对理想的追求与失落,再到对国家社稷的关切,最后回归到个人境遇的无奈。

诗中充满了瑰丽的想象,如鸿雁高飞、天帝聚会、骑乘神兽、芙蓉旌旗、星宫醉饮等,构建了一个超越现实的奇幻世界。这些想象并非空洞,而是服务于诗人复杂情感的表达,如“羽人稀少不在旁”就暗示了理想境界的难寻和知音的缺乏。“影动倒景摇潇湘”更是将天上的景象与人间(潇湘)联系起来,虚实相生,意境悠远。

诗中多处用典,如赤松子、张良、周公(周南留滞)、南极老人星等。这些典故的运用,使得诗歌内涵更加丰富,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刻。张良的典故,既是对历史上功臣命运的感慨,也寄托了诗人自身怀才不遇、欲隐不忍的复杂心绪。“色难腥腐餐枫香”更是以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和无奈选择。

诗中的“美人”是一个重要的象征,可以理解为诗人所思念的友人、所追求的理想、甚至是理想中的君主。她“隔秋水”,象征着诗人与理想、与知音之间的阻隔。“鸿飞冥冥”象征高远难及的理想或友人。“青枫叶赤天雨霜”则渲染了一种萧瑟、肃杀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内心的伤感。

语言既有李白的豪放飘逸,如对神仙世界的描绘;也有沉郁顿挫的一面,如对个人身世、历史感慨的抒发。句式错落有致,节奏感强,音韵和谐,读来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美。

注释:

韩谏议注:韩注,生平不详,由此诗看当为楚人。谏议是其曾任官职,唐门下省属官有谏议大夫,正五品上,掌侍从赞相,规谏讽谕。

岳阳:今湖南岳阳,当是韩注所在地。

奋飞:插翅飞去。

美人:指所思慕之人,男女都可用,用于男性则指其才德美。《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娟娟:秀美状。

八荒:四方四隅称八荒。

鸿飞冥冥:指韩己遁世。冥冥,远空。

玉京:玉京山,道家仙山,元始天尊居处。

群帝:此指群仙。

北斗:北斗是人君之象,号令之主(《晋书·天文志》)。

倒景:即“倒影”。

摇潇湘:指倒影在潇湘水中荡漾。潇、湘是二水,于湖南零陵汇合。

星宫之君:承“集北斗”,当指北斗星君,借指皇帝。

羽人:飞仙,借指远贬之人。两句谓君上昏醉,贤人远去。

胡为:何为,为什么。

贡:献,这里是荐举之意。

玉堂:汉未央宫有玉堂。这里指朝廷。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他出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出身于京兆杜氏,是北方大士族之后。杜甫自幼聪慧,七岁便能作诗,青年时期曾游历吴越、齐赵等地,胸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但仕途坎坷,最终以诗歌成就名垂千古。

杜甫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上,其作品被后人誉为“诗史”。他的诗歌以反映社会现实、忧国忧民为核心,展现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例如,《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真实记录了安史之乱时期百姓的苦难,情感深沉,语言凝练,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此外,他的律诗成就尤其突出,如《春望》《登高》等作品,语言精妙,格律严谨,成为后世典范。杜甫一生创作了约1500首诗,内容广泛,艺术精湛,对后世诗歌发展影响深远。

关于唐诗三百首工具介绍:

1、本工具唐朝三百多首古诗,可以让普通读者,尤其是儿童和初学者,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和理解唐诗的精髓。

2、本工具收集的每首古诗,都有古诗的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和作者介绍。

3、本工具数据收集自网络,如发现错误可向我们进行反馈进行修正。

主页 搜索 收藏 开灯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