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具箱 - 简单实用的免费在线工具 - 爱惜在线工具箱
域名分发 购物领券
切换模式
收藏列表
放到桌面
收录申请
工具搜索
用户登陆

利州南渡

唐·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译文:

水面空阔,映照着西下的斜阳,曲折的岛屿在苍茫中连接着青翠的山峦。

水波上,马儿嘶鸣着看着船儿远去,柳树边,人们歇息着等待船只归来。

几丛沙草中,成群的鸥鸟四散飞离,广阔无边的江田上,只有一只白鹭在飞翔。

有谁能理解乘舟去寻访范蠡的心情,在这五湖的烟波水色中独自忘却机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渡江南行时所见到的宁静而略带萧瑟的江景,并借此抒发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首联“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勾勒出一幅开阔而略带苍茫的背景图:夕阳余晖洒在空阔的水面上,远处的岛屿与青翠的山峦连成一片,色彩明暗交织,意境辽远。这种宁静而带有几分寂寥的景象,为全诗定下了基调,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情思。颔联和颈联则通过具体的动态描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选取了渡江时常见的两个场景,马嘶、棹去、人歇、船归,动静结合,生活气息浓郁,但整体氛围仍是平静的。而“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则进一步将视线投向更广阔的自然,群鸥散去,孤鹭独飞,以“散”与“飞”的动态,反衬出江天景色的空旷与寂静,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尾联“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诗人情感的集中抒发。诗人借用了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助越灭吴后,功成身退,泛舟五湖的典故。他表达了自己想要效仿范蠡,寻找一片宁静的天地,在烟波浩渺的湖水中忘却世间机心(指巧诈之心)的愿望。然而,结尾以“谁解”发问,又流露出一种知音难觅、愿望难以实现的淡淡惆怅。整首诗由景入情,情景交融,语言清丽,意境悠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体现了温庭筠词采华美而又情致深婉的风格。

注释:

利州:唐代属山南西道,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嘉陵江流经其西北面。

南渡:指渡嘉陵江。

澹然:水波闪动的样子。

对:一作“带”。

翠微:指青翠的山气。

范蠡:字少伯,春秋时楚国人,为越大夫,从越王勾践二十余年,助勾践灭吴国后,辞官乘舟而去,泛于五湖,莫知所终。

五湖烟水:据《吴越春秋》称,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没人知道他最终到哪里去了。

五湖,指太湖和它附近的几个湖,这里泛指江湖。

忘机:旧谓鸥鹭忘机,这里有双关意,指心愿淡泊,与人无争。

作者介绍:

温庭筠(约812年—约866年),字飞卿,原名岐,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与李商隐并称“温李”,同时与韦庄并称“温韦”。温庭筠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才华横溢,但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官至国子助教。他性格恃才不羁,好讥刺权贵,因此屡遭排挤,终其一生不得志。

温庭筠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诗词创作上。他是晚唐第一个大力填词的文人,被誉为“花间派”的鼻祖,对词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花间集》收录了他的词作66首,数量居唐代词人之首,奠定了花间词派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风格。他的词作多写闺情、离愁,擅长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女性的内心世界,语言精巧优雅,情感含蓄婉转,如《菩萨蛮》中的“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等名句,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

除了词作,温庭筠的诗歌也成就斐然。他的诗风秾艳精致,语言华丽,情感真挚。代表作《商山早行》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脍炙人口,被欧阳修、苏轼等后世名家所赞赏。此外,他还精通音律,善鼓琴吹笛,并著有小说《乾巽子》3卷、《采茶录》1卷,以及类书《学海》10卷,可惜这些作品大多亡佚,令人惋惜。

关于唐诗三百首工具介绍:

1、本工具唐朝三百多首古诗,可以让普通读者,尤其是儿童和初学者,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和理解唐诗的精髓。

2、本工具收集的每首古诗,都有古诗的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和作者介绍。

3、本工具数据收集自网络,如发现错误可向我们进行反馈进行修正。

主页 搜索 收藏 开灯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