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具箱 - 简单实用的免费在线工具 - 爱惜在线工具箱
域名分发 购物领券
切换模式
收藏列表
放到桌面
收录申请
工具搜索
用户登陆

古从军行

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译文:

白天里战士们登山瞭望烽火信号,黄昏时又赶着马匹在交河边饮水。

行军途中,刁斗声在风沙中回荡,公主的琵琶声里满是幽怨。

荒野上云雾弥漫,万里不见城池,雨雪纷纷飘落,连绵到大漠深处。

胡雁夜夜哀鸣着飞过,胡人孩子也泪流不止。

听说玉门关的退路已被阻断,将士们只能拼死追随轻车将军。

年年战死者的白骨埋在荒野,换来的只是葡萄被运进汉家宫廷。

赏析:

这首诗以苍凉的笔触勾勒出边塞的荒寂与战争的残酷。开篇“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便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孤寂的氛围,烽火与交河的意象交织,暗示了边塞的动荡与征人的日常。诗中“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恶劣与内心的愁苦,刁斗声与琵琶声在风沙中回荡,既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是对征人心理的刻画。诗人通过“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等句,将边塞的荒凉与广袤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感受到一种无边无际的孤寂与苍凉。

诗的下阕则转向对战争的无情与牺牲的深刻反思。“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以动物的哀鸣与眼泪,反衬出战争的残酷与人类的脆弱,让人在凄凉的景象中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悲悯。“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揭示了战争中的无奈与牺牲,征人们被迫远离家乡,在战场上生死未卜。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更是以沉痛的笔触,将战争的代价与所谓的胜利形成鲜明对比,战死的将士们化为荒野的枯骨,而胜利的果实却只是区区蒲桃,让人在悲凉中感受到一种深刻的讽刺与无奈。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苍凉,既有对边塞景色的生动描绘,又有对战争牺牲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对比与象征手法,将战争的残酷与生命的脆弱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与对牺牲者的哀悼。诗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儿眼泪双双落”等句,以凄凉的意象刻画了战争的无情与人类的悲苦,让人在苍凉的边塞画面中感受到一种深深的震撼与哀婉。

注释:

烽火:古代一种警报。

饮[yìn]马:给马喂水。

傍:顺着。

交河:古县名,故城在今新疆吐鲁番西面。

行人:出征战士。

刁斗:古代军中铜制炊具,容量一斗。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

公主琵琶:汉武帝时以江都王刘建女细君嫁乌孙国王昆莫,恐其途中烦闷,故弹琵琶以娱之。

蒲桃:今作“葡萄”。

作者介绍:

李颀(约690年—约751年),汉族,祖籍赵郡(今河北赵县),一说东川(今四川三台一带),唐代诗人。他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725年)考中进士,曾短暂担任新乡县尉,但仕途不顺,后长期隐居于嵩山、少室山一带,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著名诗人交游广泛,诗名颇高。

李颀的诗歌成就主要体现在边塞诗、音乐诗和人物素描诗上。他的边塞诗如《古从军行》《古意》《塞下曲》等,风格豪放,慷慨悲凉,通过对边塞景象和军旅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他的音乐诗如《听董大弹胡笳声》《听安万善吹觱篥歌》等,生动刻画了音乐的魅力,展现了盛唐文化的多元与繁荣。此外,他还擅长人物素描,如《送陈章甫》《送魏万之京》等,通过细腻的描写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语言生动,情感真挚。李颀的七言歌行气势磅礴,意境深远,语言流畅,情感真挚,被后世誉为唐代豪放派的代表之一,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于唐诗三百首工具介绍:

1、本工具唐朝三百多首古诗,可以让普通读者,尤其是儿童和初学者,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和理解唐诗的精髓。

2、本工具收集的每首古诗,都有古诗的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和作者介绍。

3、本工具数据收集自网络,如发现错误可向我们进行反馈进行修正。

主页 搜索 收藏 开灯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