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具箱 - 简单实用的免费在线工具 - 爱惜在线工具箱
域名分发 购物领券
切换模式
收藏列表
放到桌面
收录申请
工具搜索
用户登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老朋友向西辞别了黄鹤楼,在繁花似锦的三月,顺流东下前往扬州。

那只孤独的帆影渐渐消失在碧蓝的天空尽头,只能看见浩荡的长江水在天边流淌。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送别好友孟浩然时所作,情感真挚,意境开阔。首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对象,黄鹤楼作为名胜,更添几分诗意,而一个“辞”字,则充满了不舍之情。次句烟花三月下扬州”则描绘了送别时的时节和友人前往的目的地。烟花三月,春意盎然,扬州又是繁华之地,这既是对友人前程的祝福,也反衬出离别之时的伤感。这两句诗,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离别的伤感,情感表达含蓄而深沉。

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是千古名句,将送别的场景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人目送着友人的船帆,直到它消失在碧蓝的天空尽头,视线所及,只剩下那浩荡的长江水在天边流淌。这既是对友人远去的真实写照,也是诗人内心无限留恋和怅惘的体现。诗人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是通过景物描写,将内心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在感受景物之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那份深深的离别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将送别的场景和诗人的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堪称送别诗中的典范。

注释:

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附近),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后随家迁居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一生游历广泛,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性格豪放不羁,热爱饮酒作诗,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盛唐文化的象征。

李白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其卓越的诗歌创作上。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想象丰富、语言优美著称,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包括山水自然、人生哲理、友情爱情等,代表作如《将进酒》《静夜思》《蜀道难》《庐山谣》等,至今仍广为传颂。李白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塑造了雄奇飘逸的艺术形象,语言清新自然,富有音乐感和画面感。他的诗歌不仅展现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也表达了对人生自由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不朽经典。

关于唐诗三百首工具介绍:

1、本工具唐朝三百多首古诗,可以让普通读者,尤其是儿童和初学者,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和理解唐诗的精髓。

2、本工具收集的每首古诗,都有古诗的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和作者介绍。

3、本工具数据收集自网络,如发现错误可向我们进行反馈进行修正。

主页 搜索 收藏 开灯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