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具箱 - 简单实用的免费在线工具 - 爱惜在线工具箱
域名分发 购物领券
切换模式
收藏列表
放到桌面
收录申请
工具搜索
用户登陆

感遇十二首(其一)

唐·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译文:

春天的兰草繁茂葱茏,秋天的桂花皎洁明亮。

万物欣欣向荣充满生机,自然地成就了美好的时节。

有谁知晓山林隐居的人,听闻草木芬芳而心生愉悦?

草木本有纯洁的本性,又何尝追求美人折枝欣赏?

赏析:

这首诗是张九龄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清雅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而著称。它通过描绘兰草和桂花在不同季节的荣盛,进而抒发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不慕名利、坚守本心的志向。

诗歌开篇就以“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起兴。兰草在春天,枝叶繁茂,充满生机(葳蕤形容枝叶茂盛下垂的样子);桂花在秋天,花朵皎洁,香气袭人。春兰与秋桂,一个代表春天的蓬勃,一个代表秋天的清雅,它们各自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绽放光彩。这种对比不仅描绘了自然景物的美好,也暗含了事物各有其时、各得其所的哲理。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这两句承接上文,写万物在各自的季节里欣欣向荣,生机勃勃,自然而然地成就了美好的时节。这里的“自尔”强调了这种美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无需人为强求。这既是对自然规律的赞美,也暗含了诗人对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生活的向往。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笔锋一转,引入了“林栖者”——那些隐居山林的人。他们或许远离尘嚣,但能从这自然的芬芳中感受到愉悦和满足。“闻风”二字极富诗意,仿佛草木的香气、生长的气息随风而至,让隐者内心平静欢喜。“坐相悦”的“坐”字用得极妙,有“因而”、“于是”之意,表明这种愉悦是自然而然的,是精神上的共鸣,而非物质上的追求。

最后两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诗人借物抒怀的核心。草木的生长、开花,是其固有的天性、本心,它们顺应四时,自得其乐。它们并不奢求被美人欣赏、攀折(“美人折”常被用来比喻世俗的功名富贵和荣宠)。诗人以此自喻,表明自己就像这草木一样,有着高洁的本性,坚守自己的志向和品格,并不为了博取皇帝或权贵的赏识和提拔。这是诗人被贬谪后,面对政治挫折时,所表露出的清高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

注释:

感遇:古诗题,用于写心有所感,借物寓意之诗。

葳蕤[wēi ruí]:枝叶茂盛而纷披。

林栖者:指隐士。

坐:因而。

本心:天性。

美人:喻指理想中的同道者。

作者介绍: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号景山,唐代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他是唐朝开元年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出身于官宦世家,自幼聪慧过人,七岁能文,少年时便以诗才闻名乡里。张九龄在唐玄宗时期历任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吏部尚书等职,最终官至中书令(宰相),成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名相。他一生刚正不阿,直言敢谏,为政清廉,对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张九龄晚年因权臣李林甫的排挤被贬为荆州长史,最终病逝于家乡,谥号“文献”。

张九龄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政治和文学两个领域。在政治上,他辅佐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的鼎盛局面,提出了许多利国安民的政策,如减轻赋税、发展农业、整顿吏治等,这些措施有效缓解了社会矛盾,巩固了中央集权。他还敏锐地察觉到安禄山的野心,多次建议玄宗予以处置,但未被采纳。张九龄的施政方针对维护唐朝的稳定和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被后世誉为“开元之世清贞任宰相”的三杰之一。在文学上,张九龄是唐代五言诗的重要开拓者,他主张扫除六朝绮靡诗风,以素练质朴的语言表达深远的人生感慨,对盛唐诗歌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代表作《感遇》12首和《望月怀远》等诗篇,以清雅冲淡的风格和真挚的情感著称,至今仍广为传颂。张九龄的诗歌不仅艺术成就高,还体现了他的政治理想和人格追求,成为唐代文学的重要遗产。

关于唐诗三百首工具介绍:

1、本工具唐朝三百多首古诗,可以让普通读者,尤其是儿童和初学者,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和理解唐诗的精髓。

2、本工具收集的每首古诗,都有古诗的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和作者介绍。

3、本工具数据收集自网络,如发现错误可向我们进行反馈进行修正。

主页 搜索 收藏 开灯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