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具箱 - 简单实用的免费在线工具 - 爱惜在线工具箱
域名分发 购物领券
切换模式
收藏列表
放到桌面
收录申请
工具搜索
用户登陆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唐·韩翃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已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译文:

早早地枕着竹席迎风纳凉,清虚的秋夜京城荡漾着月光。

秋夜的星河中一只孤雁飞过,寂静的夜里传来千家万户捣衣的砧声。

季节看来看去应该已是深秋,心中所期许的事情却因卧病而难以实现。

一直吟诵你那秀美的诗句,不知不觉间天已将晓,只听见早鸦的啼鸣。

赏析:

这首诗以清冷的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寂寥而深邃的画卷。“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的清晨,长簟轻拂,微风乍起,空城中洒满淡淡的月光,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孤寂的氛围。诗人巧妙地运用“迎”和“澹”二字,既写出了风的轻柔,又表现了月色的朦胧,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清冷中的宁静。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秋夜的意境。夜空中孤雁掠过星河,仿佛是诗人孤独心灵的写照,而千家万户的砧杵声则打破了夜的寂静,却又更显出一种无边的寂寥。星河与孤雁的对比,砧杵声与夜色的交织,使整幅画面更加生动而富有层次感,让人在静中感受到动,在寂寥中体会到生活的细微之处。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已赊”,诗人由景及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时节已近深秋,而心中的期许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这种无奈与遗憾在“卧已赊”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一句“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则巧妙地收束全诗,诗人沉浸在吟咏诗句的乐趣中,不知不觉已是天明,鸦鸣声声,更显出时光的匆匆与生命的无常。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又有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注释:

程近:人名,事迹不祥,从诗题看,当是诗人的诗友。

簟:竹名。

空:形容秋天清虚景象。

月华:月光。

砧杵:捣衣用具,古代捣衣多在秋夜。砧:捣衣石。杵:捣衣棒。

节候:节令气候。

心期:心愿。

赊:落空。

向来:刚才。

作者介绍:

韩翃(约754年前后在世),字君平,河南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著名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他天宝十三载(754年)考中进士,后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职,随后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创作《寒食》一诗受到唐德宗赏识,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的诗歌以笔法轻巧、写景别致著称,在当时广为传诵。

韩翃是唐代诗坛上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上。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寒食》,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寒食节的景象,尤其是“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也表达了对时节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不仅为他赢得了唐德宗的赏识,也奠定了他在唐代诗坛的地位。此外,韩翃还创作了许多送别和咏怀题材的诗歌,如《章台柳》《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等,这些作品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他对人生与情感的深刻理解,为唐代诗歌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作者介绍: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唐代诗人,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他天宝十三年(754年)考中进士,曾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任职,后历任汴宋节度使从事、驾部郎中、中书舍人等职。他的诗歌以轻巧的笔法和别致的写景著称,尤其擅长创作送别和唱和题材,深受当时朝野推崇。

韩翃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上。他的诗风清新脱俗,语言精练生动,善于通过自然景象表达细腻的情感。其中,《寒食》一诗被誉为“寒食体”的代表作,描写了寒食节长安城的春景,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等名句,既展现了节日的繁华,又暗含对权贵特权的讽喻,因而深得唐德宗赏识,被提拔为中书舍人。此外,他的《章台柳》等作品也因描绘了与柳氏的离合之情而流传千古,展现了其诗歌中丰富的情感内涵。韩翃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广为传颂,还因其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对后世边塞诗和送别诗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于唐诗三百首工具介绍:

1、本工具唐朝三百多首古诗,可以让普通读者,尤其是儿童和初学者,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和理解唐诗的精髓。

2、本工具收集的每首古诗,都有古诗的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和作者介绍。

3、本工具数据收集自网络,如发现错误可向我们进行反馈进行修正。

主页 搜索 收藏 开灯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