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具箱 - 简单实用的免费在线工具 - 爱惜在线工具箱
域名分发 购物领券
切换模式
收藏列表
放到桌面
收录申请
工具搜索
用户登陆

送陈章甫

唐·李颀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沽酒饮我曹,心轻万事皆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译文:

四月里南风吹拂,大麦已泛金黄,枣花尚未凋谢,梧桐的叶子已长得茂密。

早晨辞别青山,晚上又见相同的景色,出门时听到马嘶鸣,更让人思念故乡。

陈章甫为人胸怀坦荡,仪表堂堂,卷曲的胡须、威武的眉毛和宽大的额头更显英气。

他满腹诗书,才华横溢,却不愿埋没于草野之中,渴望有所作为。

在城东门买酒与朋友们畅饮,把世间万事都看得很轻,如同鸿毛一般。

醉酒后卧倒,不知天色已晚,有时独自仰望天空中高悬的孤云。

黄河浪涛汹涌,夜色昏暗,渡口停船,无法过河。

陈章甫这位“郑国游人”未能及时到家,而我这个“洛阳行子”只能空自叹息。

听说家乡有很多旧友,但罢官之后,他们又会如何看待他呢?

赏析:

诗的开篇“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以明丽的田园景色起兴,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初夏图景。南风拂过,大麦泛黄,枣花尚存,桐叶已长,这些细腻的景物描写不仅点明了时节,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闲适的氛围。然而,接下来的“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笔锋陡转,将视线从自然拉回人事。诗人描绘了清晨辞别青山,夜晚却又望见它的情景,这重复出现的青山,映衬出旅途的漫长与单调,而“嘶马出门思旧乡”则直接点明了旅人思乡的愁绪,马儿的嘶鸣仿佛也染上了离人的感伤,为全诗定下了一种既开阔又略带怅惘的基调。

中间部分着力刻画了友人陈侯的形象。“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寥寥数笔,一个豪爽、不拘小节的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诗人接着赞美他“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既肯定了他的学识才华,也点出了他高傲不屈的志气。随后,“东门沽酒饮我曹,心轻万事皆鸿毛”则展现了他们相聚时的豪情逸兴,一起买酒畅饮,视世间烦扰如无物。然而,“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又透露出一种醉意朦胧中的空虚与茫然,即使暂时忘却烦恼,内心深处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仍如孤云般高悬。这部分通过写人写事,将豪放与落寞交织在一起。

诗的结尾,气氛再次转变。“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浓重的夜色与汹涌的波涛,营造出一种压抑、滞涩的氛围,象征着前途的艰险与困境。“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两个“未”“空”字,写尽了游子们有家难归、壮志难酬的苦闷与无奈。最后,“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诗人听闻故里故交虽多,但自己昨日刚被罢官,今日又该何去何从?这结句如一声沉重的叹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低谷,那种怀才不遇、漂泊无依的失落感,在萧瑟的晚风中弥漫开来,令人回味无穷。

注释:

陈章甫: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

阴:同“荫”。一作“叶”。

陈侯:对陈章甫的尊称。

虬须:卷曲的胡子。

贮:保存。

津口:渡口。一作“津吏”:管渡口的官员。

郑国游人:指陈章甫,河南在春秋时郑国故地,陈章甫曾在河南居住很近,古作者称其为“郑国游人”。

洛阳行子:李颀自称,因李颀曾任新乡县尉,地近洛阳,故名“洛阳行子”

作者介绍:

李颀(约690年—约751年),汉族,祖籍赵郡(今河北赵县),一说东川(今四川三台一带),唐代诗人。他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725年)考中进士,曾短暂担任新乡县尉,但仕途不顺,后长期隐居于嵩山、少室山一带,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著名诗人交游广泛,诗名颇高。

李颀的诗歌成就主要体现在边塞诗、音乐诗和人物素描诗上。他的边塞诗如《古从军行》《古意》《塞下曲》等,风格豪放,慷慨悲凉,通过对边塞景象和军旅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他的音乐诗如《听董大弹胡笳声》《听安万善吹觱篥歌》等,生动刻画了音乐的魅力,展现了盛唐文化的多元与繁荣。此外,他还擅长人物素描,如《送陈章甫》《送魏万之京》等,通过细腻的描写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语言生动,情感真挚。李颀的七言歌行气势磅礴,意境深远,语言流畅,情感真挚,被后世誉为唐代豪放派的代表之一,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于唐诗三百首工具介绍:

1、本工具唐朝三百多首古诗,可以让普通读者,尤其是儿童和初学者,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和理解唐诗的精髓。

2、本工具收集的每首古诗,都有古诗的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和作者介绍。

3、本工具数据收集自网络,如发现错误可向我们进行反馈进行修正。

推荐工具
主页 搜索 收藏 开灯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