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具箱 - 简单实用的免费在线工具 - 爱惜在线工具箱
域名分发 购物领券
切换模式
收藏列表
放到桌面
收录申请
工具搜索
用户登陆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

我客游他乡,行船在青山之外,小舟在碧绿的水面前行。

潮水上涨,几乎与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和风顺吹,白帆高高悬挂。

夜还未消尽,海上已升起一轮红日,江上春意已浓,闯入了旧年未尽之时。

想要写封家信,却不知寄往何处,请那北归的大雁,帮忙捎到远方的洛阳边。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张力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行舟江上的壮阔图景。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诗人用“青山”与“绿水”的并置,营造出开阔而宁静的背景,行舟在其中缓缓前行,既点明了旅途的遥远,又暗含了诗人客居他乡的淡淡愁绪。接下来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进一步描绘了江面的平阔与风势的顺畅,一叶白帆高悬,仿佛正引领着诗人驶向未知的远方,这种动态的描绘中,蕴含着一种积极向前的力量。

诗歌的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以“海日”与“江春”的意象,将时间与空间的转换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残夜未尽之时,太阳已从海上升起;在旧年将尽之际,春天的气息已悄然来到江边。这种自然的更替,不仅展现了时间的流转,更透露出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将目光从广阔的江面收回到内心,乡愁油然而生。他渴望一封家书能够随着归雁传到遥远的洛阳,这种对故乡的思念,在辽阔的江天背景下显得格外深沉。

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与生动描绘,既展现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又抒发了内心的孤寂与乡愁。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仿佛是诗人情感的载体,从行舟绿水到归雁洛阳,每一步的移动都伴随着情感的起伏,使得这首诗在简洁的篇幅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层次。

注释:

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

客路:行客前进的路。

青山:指北固山。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风正一帆悬:顺风行船,风帆垂直悬挂。风正,风顺;悬,挂。

海日:海上的旭日。

生:升起。

残夜:夜将尽之时。

入:到。

乡书:家信。

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作者介绍:

王湾(约693年—约751年),字为德,唐代诗人,出生于河南洛阳。他生活在盛唐时期,于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考中进士,先后担任荥阳县主簿和洛阳尉等职务。王湾不仅是一位诗人,还参与了当时重要的文化事业,如编校古籍,为唐代文化传承做出了贡献。

王湾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意境开阔著称,其代表作《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江南山水的壮美,还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尤其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被后世视为盛唐诗歌与初唐、中唐诗风的分界标志。王湾的诗歌风格对盛唐时期的诗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后世诗人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经验。

关于唐诗三百首工具介绍:

1、本工具唐朝三百多首古诗,可以让普通读者,尤其是儿童和初学者,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和理解唐诗的精髓。

2、本工具收集的每首古诗,都有古诗的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和作者介绍。

3、本工具数据收集自网络,如发现错误可向我们进行反馈进行修正。

主页 搜索 收藏 开灯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