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具箱 - 简单实用的免费在线工具 - 爱惜在线工具箱
域名分发 购物领券
切换模式
收藏列表
放到桌面
收录申请
工具搜索
用户登陆

阙题

唐·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清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译文:

山路在白云的尽头处隐没,春意如同清溪一般悠长。

不时有落花飘落溪水,远远地随着流水飘散,带来阵阵芳香。

静寂的门朝向蜿蜒的山路,茂密的柳树掩映着书堂。

每当阳光穿过柳荫,清幽的光辉便洒满衣裳。

赏析:

这首诗以清幽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的山居图景,首联“道由白云尽,春与清溪长”,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云雾缭绕、溪水潺潺的世外桃源。白云尽头的小径,暗示着隐逸之道的深邃与悠远,而春意与清溪相伴,更添几分生机与灵动。诗人以景起兴,不着痕迹地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超脱尘俗的向往。

颔联“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春日里最动人的瞬间。落花飘零,随溪水漂流,不仅带来了视觉上的美感,更以“香”字暗含嗅觉的享受,使画面更加立体。这一联的“时”与“远”二字,既写出了落花的偶然与流水的不息,又暗含了时光的流转与生命的短暂,令人在静谧中感受到一丝淡淡的愁绪。

尾联“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将视角转向山居的日常,闲适的门扉、浓密的柳荫、静谧的书堂,构成了一幅隐士生活的理想图景。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不仅照亮了衣裳,更映照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心境。整首诗语言清丽,意境悠远,字里行间透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恬淡与自得。

注释:

阙题:即缺题。“阙”通“缺”。因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道由白云尽:指山路在白云尽处,也即在尘境之外。道:道路。由:因为。

春:春意,即诗中所说的花柳。

闲门:指门前清净,环境清幽,俗客不至的门。

深柳:即茂密的柳树。

幽映:指“深柳”在阳光映照下的浓荫。每:每当。

作者介绍:

刘眘虚(约714年—约767年),字全乙,号易轩,唐代诗人,出生于洪州新吴(今江西奉新县)。他自幼聪慧,八岁便能作诗,深得唐玄宗赏识,被授予童子郎。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刘眘虚考中进士,后历任洛阳尉、夏县令等职。他为人淡泊名利,常与山僧道侣交往,晚年曾计划隐居庐山,未果。刘眘虚性格高逸,不慕荣利,与孟浩然、王昌龄等诗人交谊深厚,常相互唱和。他的一生虽仕途不顺,却以诗歌创作闻名,留下了独特的文学成就。

刘眘虚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其作品以五言诗见长,风格清淡空灵,意境幽远。他的诗歌多描绘山水田园风光,抒发隐逸之趣,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技巧。刘眘虚的诗歌深受禅佛思想影响,常流露出空灵淡泊的审美情趣,被严羽称为“大名家”。他的代表作《阙题》以“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等诗句,展现了清淡闲雅的意境,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之作。尽管他的作品流传下来的仅有15首,但其在盛唐诗歌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视,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于唐诗三百首工具介绍:

1、本工具唐朝三百多首古诗,可以让普通读者,尤其是儿童和初学者,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和理解唐诗的精髓。

2、本工具收集的每首古诗,都有古诗的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和作者介绍。

3、本工具数据收集自网络,如发现错误可向我们进行反馈进行修正。

推荐工具
主页 搜索 收藏 开灯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