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具箱 - 简单实用的免费在线工具 - 爱惜在线工具箱
域名分发 购物领券
切换模式
收藏列表
放到桌面
收录申请
工具搜索
用户登陆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唐·杜甫

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

将军得名三十载,人间又见真乘黄。

曾貌先帝照夜白,龙池十日飞霹雳。

内府殷红玛瑙盘,婕妤传诏才人索。

盘赐将军拜舞归,轻纨细绮相追飞。

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

昔日太宗拳毛騧,近时郭家狮子花。

今之新图有二马,复令识者久叹嗟。

此皆骑战一敌万,缟素漠漠开风沙。

其余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动烟雪。

霜蹄蹴踏长揪间,马官厮养森成列。

可怜九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

借问苦心爱者谁,后有韦讽前支遁。

忆昔巡幸新丰宫,翠华拂天来向东。

腾骧磊落三万匹,皆与此图筋骨同。

自从献宝朝河宗,无复射蛟江水中。

君不见金粟堆前松柏里,龙媒去尽鸟呼风。

译文:

从唐朝开国以来,画鞍马最出名的,神妙无比的只有江都王曹霸。

曹将军画马成名已经三十多年了,人世间又看到了像传说中的神马“乘黄”那样的骏马。

他曾经画过先帝(唐玄宗)的宝马“照夜白”,那马仿佛在龙池上飞腾了十天,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

宫廷内库里的那个殷红色的玛瑙盘,就是由婕妤传达圣旨,才人去索取的。

皇帝把玛瑙盘赏赐给了将军,将军拜舞谢恩后回家,宫女们捧着轻薄的纨绮(细绢)紧随其后,像飞一样。

贵族和有权势的人家,只要能得到他的一幅画,才觉得家里的屏风也增添了光辉。

想当年唐太宗时期的名马“拳毛騧”,以及近代郭子仪家有名的“狮子花”(马名),都是他画的。

如今他又画了新的图卷,其中有两匹马,让懂得艺术的人看了,都久久地赞叹不已。

这些马都是能冲锋陷阵、以一当十的良驹,看着它们,仿佛在茫茫的沙尘中展开了一场激战。

图中其他的七匹马也非同凡响,远远望去,就像寒冷的天空里飘动着烟雪。

它们踏着长松林间的土地,马官和饲养员们整齐地排列在旁边。

可爱啊,这九匹马争相展现它们的神骏,相互顾盼,神情清高,气质深沉而稳健。

试问这位如此用心爱马的人是谁呢?后面有韦讽(杜甫的朋友),前面有像支遁(东晋爱马的名僧)那样的人。

回想起过去玄宗皇帝巡幸新丰宫的时候,皇帝的仪仗队旗帜飘扬,遮天蔽日,从东方浩浩荡荡地开来。

那时随行的马匹有足足三万匹,它们都像这幅图上的马一样,有着同样的筋骨和神采。

但自从安史之乱(暗指“献宝朝河宗”,指周穆王西游见河宗献八骏之事,此处反用其意,指盛唐气象不再),皇帝再也不能像过去汉武帝那样在江中射取蛟龙(暗指玄宗时期尚武和巡游的盛况)了。

您没看见吗?在玄宗陵墓(金粟堆)前的松柏林里,那些像神龙一样的良马(龙媒)都已经没有了,只剩下鸟儿在风中鸣叫。

赏析:

诗歌以曹霸画马技艺起笔,通过具体事例(画“照夜白”、获赏玛瑙盘)展现其艺术成就和当年受宠的盛况。接着聚焦于新作《九马图》,细致描绘马匹的雄骏神态,并引发对往昔玄宗巡幸、三万匹骏马奔腾的回忆。最后笔锋一转,由盛转衰,以“献宝朝河宗”、“射蛟江水中”的典故暗示盛唐气象不再,并以玄宗陵墓前良马尽逝的景象作结,抒发深沉的今昔之感。

杜甫善于捕捉细节。如“龙池十日飞霹雳”极言“照夜白”的非凡气势;“盘赐将军拜舞归,轻纨细绮相追飞”生动再现了皇帝赏赐的荣耀场面;“缟素漠漠开风沙”、“迥若寒空动烟雪”则用环境烘托,使静态的画马产生动态的视觉效果;“顾视清高气深稳”更是传神地写出了骏马的神态气质。

诗歌表面是赞画马,实则寄寓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对曹霸画艺的赞叹,是对艺术美的欣赏;对玄宗时期盛世景象的追忆,饱含着怀念;而对“龙媒去尽”的感慨,则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国力衰微、人才凋零的现实,以及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往昔辉煌的失落感。全诗情感由赞叹到追忆,最终归于深沉的感伤。

诗中运用了“乘黄”、“照夜白”、“拳毛騧”、“狮子花”、“河宗”、“射蛟”、“龙媒”等多个典故,都运用得非常自然贴切,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增强了历史感。语言精练老成,既有描绘的细致,又有抒情的力度,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注释:

将军:因为曹霸官至左武卫将军,故以“将军”代曹霸以显尊金。三:一作“四”。

乘黄:马名,其状如狐,背上有两角,出《山海经》,此诗特借以形容马的神奇骏健。

貌:描画。先帝:指唐玄宗。照夜白:马名。玄宗坐骑。

龙池:在唐宫内。

缟素:画绢。

支遁:东晋名僧,字道林,本姓关。

翠华:皇帝仪仗中用翠鸟羽毛作装饰的旗帜。

金粟堆:玄宗的陵墓,在今陕西省蒲城县东。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他出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出身于京兆杜氏,是北方大士族之后。杜甫自幼聪慧,七岁便能作诗,青年时期曾游历吴越、齐赵等地,胸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但仕途坎坷,最终以诗歌成就名垂千古。

杜甫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上,其作品被后人誉为“诗史”。他的诗歌以反映社会现实、忧国忧民为核心,展现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例如,《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真实记录了安史之乱时期百姓的苦难,情感深沉,语言凝练,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此外,他的律诗成就尤其突出,如《春望》《登高》等作品,语言精妙,格律严谨,成为后世典范。杜甫一生创作了约1500首诗,内容广泛,艺术精湛,对后世诗歌发展影响深远。

关于唐诗三百首工具介绍:

1、本工具唐朝三百多首古诗,可以让普通读者,尤其是儿童和初学者,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和理解唐诗的精髓。

2、本工具收集的每首古诗,都有古诗的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和作者介绍。

3、本工具数据收集自网络,如发现错误可向我们进行反馈进行修正。

推荐工具
主页 搜索 收藏 开灯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