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具箱 - 简单实用的免费在线工具 - 爱惜在线工具箱
域名分发 购物领券
切换模式
收藏列表
放到桌面
收录申请
工具搜索
用户登陆

喜见外弟又言别

唐·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译文:

经历了十年的社会动荡后,我们长大成人时才意外相逢。

初见时彼此不相识,惊问姓氏,待说出名字才回忆起旧时的面容。

分别后这十年间世事变化巨大,我们聊到黄昏时才停下话音,远处传来寺院的钟声。

明天你又要踏上巴陵古道,前方的秋山不知又隔几重?

赏析:

这首诗创作于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割据时期。唐代自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至公元763年结束,旋即大大小小的战争时断时续,一直延续到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785年)才大体告一段落,历时三十年。此诗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战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诗的主题是“羁旅重逢与别离”。诗人与表弟因战乱分别十年,偶然在江南重逢,彼此间既有久别重逢的惊喜,也有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诗中蕴含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动荡岁月的无奈与伤感。

注释:

外弟:表弟。言别:话别。

十年离乱:在社会大动乱中离别了十年。

离乱:一作“乱离”。

一:副词。可作“竟然”或“忽而”解。

别来:指分别十年以来。来,后也。沧海事: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有如沧海变桑田,桑田变沧海那样。

语罢:谈话停止。暮天钟:黄昏寺院的鸣钟。

巴陵:即岳州,即诗中外弟将去的地方。

作者介绍:

李益(约750—约830),字君虞,唐代诗人,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后迁居河南郑州。他生于官宦世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22岁中进士,后因仕途不顺,长期在边塞幕府中任职,足迹遍布幽州、河朔一带。他的诗歌以边塞诗和七绝见长,作品情感深沉,语言优美,被誉为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李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其边塞诗和七绝创作上。他的边塞诗以雄浑豪放著称,深刻反映了边塞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虽缺少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却饱含真挚的情感。代表作《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边塞的孤寂与征人的思乡之情,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他的七绝尤为出色,被赞为“中唐七绝第一人”,如《江南曲》中“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以闺怨之笔触展现了细腻的情感,语言清新自然,意蕴悠长。李益的诗歌在当时广为传唱,甚至被教坊乐人谱曲演唱,其作品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于唐诗三百首工具介绍:

1、本工具唐朝三百多首古诗,可以让普通读者,尤其是儿童和初学者,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和理解唐诗的精髓。

2、本工具收集的每首古诗,都有古诗的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和作者介绍。

3、本工具数据收集自网络,如发现错误可向我们进行反馈进行修正。

主页 搜索 收藏 开灯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