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具箱 - 简单实用的免费在线工具 - 爱惜在线工具箱
域名分发 购物领券
切换模式
收藏列表
放到桌面
收录申请
工具搜索
用户登陆

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译文:

北山的白云缭绕,隐居的人自在愉悦。

为了遥望你,我试着登上高山,心却随着远去的雁影消失。

薄暮时分,愁绪悄然升起;清秋时节,兴致油然而发。

不时看见归村的行人,走在沙滩上,歇息在渡口。

远处的树木细小得如同荠菜,江畔的沙洲仿佛弯月。

何时你能带着酒来,我们一同在重阳节共醉。

赏析:

这首诗是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描绘了诗人在秋日傍晚登高望远时,对友人张五的思念之情,以及由此引发的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的开篇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他内心的状态。北山之上,白云缭绕,隐居在此的诗人感到十分愉悦。这种愉悦既来自于自然的宁静,也来自于远离尘嚣的自由。接着,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诗人试图登高远望友人,但视线所及,只有南飞的大雁渐渐消失在天际,他的心也随着雁影的远去而感到失落。这一对比,既写出了空间的阻隔,也写出了情感的牵挂。

诗的中间部分“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傍晚时分,暮色渐浓,一种莫名的愁绪油然而生,而这种愁绪正是由这清秋的景色所引发的。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描写了诗人所见到的乡村景象,归家的人们沿着沙滩行走,在渡口歇息。这种宁静的乡村生活,与诗人内心的愁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让他更加思念远方的友人。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眼中的远景,远处的树木如同荠菜般细小,江边的沙洲在月光下如同弯月。这种渺小的景象,既写出了空间的广阔,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

最后两句“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诗人发出了对友人的邀请,希望他能在重阳节时带着酒来,两人共饮共醉。这既是对友人的思念,也是对欢聚的期盼。整首诗语言自然流畅,意境悠远,将写景、抒情、叙事融为一体,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友人思念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的愁绪与期待交织,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浓浓的温情,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注释:

相望:互相遥望。试:一作“始”。

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楚辞·天问》:“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

清秋:明净爽朗的秋天。晋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一作“清境”。

归村人:一作“村人归”。

沙行:一作“沙平”,又作“平沙”。渡头:犹渡口。过河的地方。

何当:商量之辞,相当于”何妨“或”何如“。

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之极。九月九日故称“重九”或“重阳”。魏晋后,习俗于此日登高游宴。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他一生以隐居为主,虽曾求仕但屡试不第,最终选择归隐山林,以诗歌自适。孟浩然与王维并称“王孟”,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隐逸生活,风格清淡自然,意境深远,被誉为“诗星”。

孟浩然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其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上。他的诗歌以五言为主,题材集中于山水田园和隐逸生活,语言自然质朴,情感真挚。孟诗摆脱了初唐应制诗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发了个人怀抱,为开元诗坛注入了新鲜气息。例如,《春晓》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清晨,充满生机与童趣,是家喻户晓的佳作;《过故人庄》则通过描绘田园风光和朋友相聚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此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气势磅礴,体现了孟诗中难得的雄浑气概。孟浩然的诗歌不仅清新自然,还善于将景物与情感融为一体,达到“兴象”的境界,对后世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于唐诗三百首工具介绍:

1、本工具唐朝三百多首古诗,可以让普通读者,尤其是儿童和初学者,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和理解唐诗的精髓。

2、本工具收集的每首古诗,都有古诗的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和作者介绍。

3、本工具数据收集自网络,如发现错误可向我们进行反馈进行修正。

推荐工具
主页 搜索 收藏 开灯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