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具箱 - 简单实用的免费在线工具 - 爱惜在线工具箱
域名分发 购物领券
切换模式
收藏列表
放到桌面
收录申请
工具搜索
用户登陆

秦中寄远上人

唐·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译文:

我常常想隐居在一座小山丘上,却苦于没有钱财经营家园。

滞留在北方求取功名并非我的本意,我心中一直怀念东林寺的师父。

囊中黄金早已耗尽,壮志也随着年岁逐渐衰退。

傍晚时分,凉风吹来,听到秋蝉的鸣叫,我的心情更加悲伤。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道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无奈。“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诗人渴望隐居山林,远离尘世的喧嚣,但现实的困境却让他无法实现这一愿望。那“一丘”和“三径”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诗人心中理想的寄托,而“苦无资”则如同一把利刃,刺破了这美好的幻想,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这种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引发读者对于人生选择的思考。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心志。诗人明确表示不愿留在北方,那里并非他的归宿,而心中始终怀念着东林中的老师,那里才是他精神上的寄托。这种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交织在一起,让诗人的情感更加复杂。诗中的“东林”不仅是地理上的存在,更是诗人精神家园的象征,而“怀我师”则体现了他对师长的敬重与思念,这种情感在诗中如同一缕清风,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柔软与温情。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和“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则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黄金燃桂尽,象征着诗人的财富与希望逐渐消逝,而壮志逐年衰,则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奈。日暮时分,凉风吹来,蝉鸣声声,更加深了诗人的悲伤。这种景与情的交融,让人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诗中的凉风与蝉鸣,不仅是自然界的声响,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让人在品味诗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深深的悲凉。

注释:

秦中:此指长安。

远上人:上人是对僧人的敬称,远是法号。事迹未详。

一丘:即一丘一壑,意指隐居山林。

东林:指庐山东林寺,东晋高僧慧远在庐山的禅舍。

日夕:傍晚。

闻蝉:听蝉鸣能引起人悲秋之感。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他一生以隐居为主,虽曾求仕但屡试不第,最终选择归隐山林,以诗歌自适。孟浩然与王维并称“王孟”,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隐逸生活,风格清淡自然,意境深远,被誉为“诗星”。

孟浩然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其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上。他的诗歌以五言为主,题材集中于山水田园和隐逸生活,语言自然质朴,情感真挚。孟诗摆脱了初唐应制诗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发了个人怀抱,为开元诗坛注入了新鲜气息。例如,《春晓》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清晨,充满生机与童趣,是家喻户晓的佳作;《过故人庄》则通过描绘田园风光和朋友相聚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此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气势磅礴,体现了孟诗中难得的雄浑气概。孟浩然的诗歌不仅清新自然,还善于将景物与情感融为一体,达到“兴象”的境界,对后世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于唐诗三百首工具介绍:

1、本工具唐朝三百多首古诗,可以让普通读者,尤其是儿童和初学者,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和理解唐诗的精髓。

2、本工具收集的每首古诗,都有古诗的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和作者介绍。

3、本工具数据收集自网络,如发现错误可向我们进行反馈进行修正。

主页 搜索 收藏 开灯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