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具箱 - 简单实用的免费在线工具 - 爱惜在线工具箱
域名分发 购物领券
切换模式
收藏列表
放到桌面
收录申请
工具搜索
用户登陆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老了才回来,乡音还没有改变,但两鬓的头发已经稀疏斑白。

家乡的孩子们见了面都不认识我,笑着问我这个客人是从哪里来的。

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的手法,生动地勾勒出诗人久别还乡时物是人非的感慨。首句少小离家老大回”,用极其简洁的语言概括了诗人漫长的人生历程和漂泊的经历,少小”与老大”形成鲜明对比,一个离家时的青涩少年,经过岁月的洗礼,变成了一个两鬓斑白的老人,这其中包含了多少人生的酸甜苦辣,不言而喻。乡音无改鬓毛衰”,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感慨。乡音无改”说明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从未改变,而鬓毛衰”则写出了岁月无情,时光流逝,人已老去的现实。这两句诗,看似平淡,却蕴含着深沉的人生哲理,道出了许多游子共有的心声。

后两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将诗人的孤独和失落刻画得入木三分。儿童相见不相识”,看似一句平淡的叙述,却蕴含着巨大的情感冲击力。家乡的孩子们,这些本应是诗人童年伙伴的后代,却对他这个曾经的老乡一无所知,这说明了诗人离开家乡的时间之长,变化之大。而笑问客从何处来”则更令人心酸。孩子们纯真无邪的笑容和天真的发问,在诗人听来,却充满了疏离和陌生。诗人本想回到家乡,寻回儿时的记忆,却没想到连家乡的孩子们都把他当成了陌生人。这一问,问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苦涩,也道出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无奈。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场景,深刻地揭示了人生易老、世事变迁的主题,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最平实的语言道出了最深沉的感慨,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注释:

偶书:随便写的诗。

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乡音:家乡的口音。

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

鬓毛衰:老年人头发稀疏减少。

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作者介绍:

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他自幼聪慧,少年时期便以诗文闻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进士,开启仕途。他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等职,深受唐玄宗器重,晚年辞官归隐,在镜湖畔建“千秋观”终老。他为人旷达不羁,好酒善交,与李白、张旭等并称“饮中八仙”,在盛唐文坛和政坛均享有盛誉。

贺知章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和书法艺术上。他的诗歌现存19首,虽数量不多,但风格清新潇洒,情感真挚,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代表作《咏柳》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等生动比喻,描绘了春日柳树的生机与柔美,展现了自然之美与生命的活力,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另一首《回乡偶书》则通过“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等质朴语言,抒发了久别归乡的复杂情感,既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又流露出岁月流逝的感慨,意境悠远,感人至深。此外,他的七绝作品语言清新自然,意蕴悠长,如《采莲曲》等,也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贺知章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广为传唱,还因其对自然与生活的细腻感悟,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在书法方面,贺知章尤擅草隶,其笔法灵动,气势不凡,与张旭、怀素并称“唐草三杰”。他的书法作品如《龙瑞宫记》石刻和草书《孝经》等,至今仍为后世珍视。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生动描绘了他醉酒后的潇洒神态:“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文人风采。贺知章不仅在文学和艺术上成就卓著,还以其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广泛交游,成为盛唐时期一位极具魅力的人物,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与生活态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于唐诗三百首工具介绍:

1、本工具唐朝三百多首古诗,可以让普通读者,尤其是儿童和初学者,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和理解唐诗的精髓。

2、本工具收集的每首古诗,都有古诗的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和作者介绍。

3、本工具数据收集自网络,如发现错误可向我们进行反馈进行修正。

推荐工具
主页 搜索 收藏 开灯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