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具箱 - 简单实用的免费在线工具 - 爱惜在线工具箱
域名分发 购物领券
切换模式
收藏列表
放到桌面
收录申请
工具搜索
用户登陆

送僧归日本

唐·钱起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译文:

只要有机缘,随时都可以到中国来;来中国的一路都雾霭茫茫,船只像在梦中航行。

小船浮于天际,驶向遥远的边际;离开中国乘船归去,将会一路顺利。

心境凝定清寂,一切都如水中月那样虚幻;海内鱼龙,也会出来听你诵经之声。

最可爱的是有盏照亮心田的佛灯;航行万里,眼中永远都是灿烂光明。

赏析:

这首诗以禅意入景,描绘了修行者漂泊于世的心境。首联“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道出了修行人随缘而居、行迹如梦的洒脱。上国既指繁华尘世,也暗含对过往的追忆,而“若梦行”则将现实旅途化为虚幻的梦境,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不可捉摸。这种对现实与虚幻的模糊处理,既是对尘世繁华的淡然,也是对修行路上迷惘的隐喻。

颔联“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通过“浮天沧海”的浩渺意象,衬托出修行者超脱尘世后的轻快。沧海之远象征着俗世的遥远与渺小,而“法舟轻”则暗示了修行法门如同轻舟,能载渡修行者脱离尘网。这一联在空间上形成了巨大反差,既写尽了俗世之广阔,又凸显了修行之轻盈,表达了心灵挣脱束缚后的自在。

尾联“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将全诗的禅意推向高潮。灯影虽微,却能在万里黑暗中带来光明,象征着修行者内心的明悟与希望。这种微弱却坚韧的光明,既是自我觉醒的象征,也是对众生迷茫的悲悯。诗中“一灯”与“万里”的对比,既暗含了修行者以一己之力照亮世界的抱负,也流露出对众生沉沦的无奈与怜惜,余韵悠长。

注释:

上国:春秋时称中原为上国,这里指中国(唐朝)。

随缘:佛家语,随其机缘。

住:一作“至”,一作“去”。

来途:一作“东途”,指从日本来中国。

浮天:一作“浮云”,舟船浮于天际。形容海面宽广,天好像浮在海上。

沧海:即大海,因水深而呈青绿色,故名。

去世:离开尘世,这里指离开中国。

法舟:一作“法船”,指受佛法庇佑的船。

法舟轻:意为因佛法高明,乘船归国,将会一路顺利。

水月:佛教用语,比喻僧品格清美,一切像水中月那样虚幻。

禅寂:佛教悟道时清寂凝定的心境。

梵声:念佛经的声音。

惟怜:一作“惟慧”,最爱,最怜。

一灯:一作“一塔”,佛家用语,比喻智慧。灯,双关,以舟灯喻禅灯。

作者介绍:

钱起(约722年—780年),字仲文,唐代诗人,出生于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他早年多次科举落第,直到唐天宝十年(751年)才考中进士。钱起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历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职,因曾任考功郎中,世称“钱考功”。他生活在盛唐向中唐过渡的时期,与郎士元齐名,并称“钱郎”,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且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

钱起是唐代大历诗风的杰出代表,尤擅五言诗,其作品以词彩清丽、音律和谐、风格清空闲雅著称。他善于描绘自然风光,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技巧。钱起在文学史上地位显著,其代表作《省试湘灵鼓瑟》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名句流传千古,体现了其诗歌的含蓄隽永与意蕴悠长。他的作品多偏重于赠别应酬和描写景物,虽然与社会现实相距较远,但艺术成就斐然,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于唐诗三百首工具介绍:

1、本工具唐朝三百多首古诗,可以让普通读者,尤其是儿童和初学者,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和理解唐诗的精髓。

2、本工具收集的每首古诗,都有古诗的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和作者介绍。

3、本工具数据收集自网络,如发现错误可向我们进行反馈进行修正。

主页 搜索 收藏 开灯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