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具箱 - 简单实用的免费在线工具 - 爱惜在线工具箱
域名分发 购物领券
切换模式
收藏列表
放到桌面
收录申请
工具搜索
用户登陆

在狱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译文:

秋天的寒蝉鸣叫不停,囚徒的我愁思渐深,仿佛被这声音带到了远方。

怎堪忍受这黑翅的蝉儿,对我这白发囚徒鸣唱哀怨的《白头吟》。

秋露浓重,蝉儿难以展翅高飞;寒风呼啸,它的鸣声容易被淹没。

没有人相信蝉儿如此高洁,又会有谁为我表明这颗纯洁的心意呢?

赏析:

这首诗以秋蝉的鸣叫起兴,“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诗人身陷囹圄,听到秋蝉的鸣叫,思乡之情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难以抑制。“南冠”二字点明了诗人囚徒的身份,与“西陆”的秋景相映衬,更添几分凄凉。“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则通过对比手法,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听到蝉儿振翅高飞,诗人不禁联想到自己昔日的青春岁月,而今却已白发苍苍,面对蝉鸣,只能徒然吟叹。

诗的下阕“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诗人借秋蝉的艰难处境,暗喻自己身处困境,难以施展抱负。浓重的露水使得蝉儿难以展翅高飞,猛烈的风声也使得蝉鸣难以传远,这正如诗人自己,才华横溢却无法得到施展,声音也难以被人听到。“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诗人进一步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无人理解的苦闷。他自比高洁的秋蝉,却无人相信他的清白与忠诚,更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内心世界,这种孤独与无奈,让人深感同情。

整首诗语言含蓄蕴藉,意境深远,借物抒情的手法运用得十分巧妙。诗人通过秋蝉这一意象,将自己复杂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自身境遇的无奈,更有对世人误解的愤懑。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佳作,也反映了封建社会里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怀才不遇的苦闷,因而具有普遍的共鸣。

注释:

曩时:前时。

将:抑或。

徽:捆绑罪犯的绳索,这里是被囚禁的意思。

缀诗:成诗。

西陆:指秋天。

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

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

那堪:一作“不堪”。

白头吟:乐府曲名。

露重:秋露浓重。

飞难进:是说蝉难以高飞。

响:指蝉声。沉:沉没,掩盖。

高洁:清高洁白。古人认为蝉栖高饮露,是高洁之物。作者因以自喻。

予心:我的心。

作者介绍: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唐代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是初唐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初唐四杰”。他出身寒门,七岁能诗,有“神童”之称,其代表作《咏鹅》至今仍广为传诵。骆宾王一生仕途坎坷,曾任道王府属、侍御史等职,因直言敢谏得罪武则天而下狱。出狱后,他出任临海县丞,但仕途不得志,最终选择参与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为其撰写了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传说或出家为僧,或隐姓埋名,其结局成为历史谜团。

骆宾王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文学创作上。他尤擅七言歌行,其长篇诗作《帝京篇》被誉为初唐罕有的佳作,当时被誉为“绝唱”。他的边塞诗如“晚风迷朔气,新瓜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展现了豪情壮志与真切见闻。此外,他在狱中创作的《在狱咏蝉》以“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咏物手法,表达了自己的悲愤与高洁志向,成为咏物诗的典范。骆宾王一生创作颇丰,现存诗赋数百篇,其作品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既有豪放奔放的一面,也有细腻婉约的一面,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不仅以诗歌闻名,其檄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更是以气势磅礴、辞藻华丽著称,连武则天读后都感叹“宰相安得失此人?”。

关于唐诗三百首工具介绍:

1、本工具唐朝三百多首古诗,可以让普通读者,尤其是儿童和初学者,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和理解唐诗的精髓。

2、本工具收集的每首古诗,都有古诗的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和作者介绍。

3、本工具数据收集自网络,如发现错误可向我们进行反馈进行修正。

主页 搜索 收藏 开灯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