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具箱 - 简单实用的免费在线工具 - 爱惜在线工具箱
域名分发 购物领券
切换模式
收藏列表
放到桌面
收录申请
工具搜索
用户登陆

赠阙下裴舍人

唐·钱起

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常悬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译文:

二月里黄莺飞上皇家园林,春天的京城紫禁城,拂晓时分一片阴沉。

长乐宫的钟声在花丛外渐渐消散,龙池边的柳色在春雨中显得更加浓深。

和煦的春日无法驱散我困顿不得志的愁恨,但我的心却时常高悬于云霄,怀有捧日(报国)的赤诚。

作赋献艺已经十年,却依然未遇知音赏识,真羞于用这满头白发去面对那些年轻的权贵冠簪。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长安的景象起笔,却并未着意描绘春光的明媚。“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黄鹂的鸣叫本是春意盎然的象征,但紫禁城在拂晓时分的“阴阴”,却透着一丝压抑与沉闷。诗人巧妙地以乐景衬哀情,京城虽是春日,却无法驱散他内心的愁绪。这“阴阴”二字,既写景,也写心,奠定了全诗低沉的基调。

中间两联,诗人进一步将视线从宫苑扩展到城外,又从景物引向内心。“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长乐宫的钟声悠远,最终消散在繁花之外,暗示着希望的渺茫;龙池边的柳色在春雨中愈发浓绿,反衬出诗人前途的黯淡。这两句景语,既是写实,也饱含象征意味,与诗人的心境形成了微妙的呼应。“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常悬捧日心”,明媚的春光无法驱散诗人困顿不得志的怨恨,但他的报国之心却像悬挂在云霄中的太阳一样,始终炽热而坚定。这一联,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有怀才不遇的愤懑,又有矢志不渝的忠诚——表现得淋漓尽致。

尾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长期求仕不遇的苦闷与羞愧。“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诗人为了求取功名,献赋已经十年,却依然没有得到赏识。如今自己已是白发苍苍,而朝堂之上却是年轻权贵的天下,他羞于用自己的衰老去面对那些耀眼的华簪。这一羞愧,既是自伤老大,也是对现实的无奈与不满。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将诗人长期困顿于科场、年华老去却壮志未酬的复杂心绪刻画得入木三分。

注释:

阙下:宫阙之下,指帝王所居之地。阙是宫门前的望楼。

裴舍人:生平不详。

舍人:指中书舍人,其职责是草拟诏书,任职者须有文学资望。

黄莺:一作“黄鹂”。上林:指上林苑,汉武帝时据旧苑扩充修建的御苑。此处泛指宫苑。

紫禁:皇宫。一作“紫陌”。阴阴:一作“沈沈”。

长乐:即长乐宫。西汉主要宫殿之一,在长安城内。这里借指唐代长安宫殿。

龙池:唐玄宗登位前王邸中的一个小湖,后王邸改为兴庆宫,玄宗常在此听政,日常起居也多在此。

阳和:指二月仲春,与开头二月相应。

霄汉:指高空。长怀:一作“长悬”。

献赋:西汉时司马相如向汉武帝献赋而被进用,后为许多文人效仿。此指参加科举考试。遇:遇时,指被重用。

华簪:古人戴帽,为使帽子固定,便用簪子连帽穿结于发髻上。有装饰的簪,就是华簪,是达官贵人的冠饰。

作者介绍:

钱起(约722年—780年),字仲文,唐代诗人,出生于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他早年多次科举落第,直到唐天宝十年(751年)才考中进士。钱起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历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职,因曾任考功郎中,世称“钱考功”。他生活在盛唐向中唐过渡的时期,与郎士元齐名,并称“钱郎”,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且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

钱起是唐代大历诗风的杰出代表,尤擅五言诗,其作品以词彩清丽、音律和谐、风格清空闲雅著称。他善于描绘自然风光,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技巧。钱起在文学史上地位显著,其代表作《省试湘灵鼓瑟》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名句流传千古,体现了其诗歌的含蓄隽永与意蕴悠长。他的作品多偏重于赠别应酬和描写景物,虽然与社会现实相距较远,但艺术成就斐然,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于唐诗三百首工具介绍:

1、本工具唐朝三百多首古诗,可以让普通读者,尤其是儿童和初学者,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和理解唐诗的精髓。

2、本工具收集的每首古诗,都有古诗的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和作者介绍。

3、本工具数据收集自网络,如发现错误可向我们进行反馈进行修正。

主页 搜索 收藏 开灯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