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具箱 - 简单实用的免费在线工具 - 爱惜在线工具箱
域名分发 购物领券
切换模式
收藏列表
放到桌面
收录申请
工具搜索
用户登陆

书边事

唐·张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译文:

清秋时节,军营的号角声悠扬地响起,远征的士兵静静地倚靠在戍楼上。

和煦的春风吹拂着草原上的青色墓冢,明亮的太阳照耀着边塞的梁州。

广阔的沙漠里没有了兵马的阻隔,偏远的边疆还有游客前来漫游。

蕃地的民心就像这眼前的流水,我长久地希望它能一直向南流去。

赏析:

这首诗以边塞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戍边将士的孤寂与思乡之情。“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开篇便以“断”字营造出秋日边关的寂寥,戍楼上的将士倚栏远眺,角声在清秋中回荡,让人感受到一种无边的苍凉。诗中的“征人”二字,既点明了身份,又暗含了离乡背井的无奈,为全诗奠定了深沉的基调。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诗人以“春风”与“青冢”相对,将生与死的界限模糊,青冢在春风中更显凄凉,而“白日”的余晖洒在梁州,更添几分苍茫。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边塞的自然景象,更暗含了对逝者的哀思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则将视角转向辽阔的大漠,虽有“无兵阻”的和平,但“穷边”的荒凉依旧令人心悸,而“客游”的身影更显孤独。

尾联“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以水喻情,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水往低处流,而“向南”则象征着回归故土的方向,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蕃地人民情感的复杂理解,既同情他们的生活,又暗含希望他们能融入中原的愿景。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将边塞的壮阔与人的渺小巧妙结合,令人回味无穷。

注释:

调角:犹吹角。角是古代军中乐器,相当于军号。断:尽或占尽的意思。

戍楼:防守的城楼。

春风:指和煦凉爽的秋风。青冢:指西汉王昭君的坟墓。

白日:灿烂的阳光。梁州:当时指凉州。唐梁州为今陕西南郑一带,非边地,而乐曲《凉州》也有作《梁州》的。凉州,地处今甘肃省境内,曾一度被吐蕃所占。

大漠:一作“大汉”。

穷边:绝远的边地。

蕃:指吐蕃。情:心情。似:一作“如”。此水:不确指,可能指黄河。

作者介绍:

张乔(生卒年不详),是晚唐时期一位著名的诗人,字不详,出生于今安徽贵池。他生活在唐懿宗咸通年间,是当时东南地区的才子之一,与许棠、郑谷等人并称为“咸通十哲”。在黄巢起义期间,他选择隐居九华山,结束了传奇的一生。张乔的诗歌创作以山水自然为主题,风格清雅巧思,与贾岛的作品有几分相似,展现了晚唐时期独特的文学风貌。

张乔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上。他的诗作题材广泛,既有清新自然的山水田园诗,也有慷慨激昂的边塞诗。他的山水田园诗如《华山》《终南山》等,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之美,寄托了对人生际遇的深沉感慨;而边塞诗如《书边事》《河湟旧卒》等,则展现了诗人对边疆战事的关注和对和平的向往。例如,《书边事》中“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一句,借水寓意,表达了对边疆安宁和民族和睦的美好愿望。他的作品情感丰富,意境深远,被后人誉为晚唐诗人中的佼佼者,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于唐诗三百首工具介绍:

1、本工具唐朝三百多首古诗,可以让普通读者,尤其是儿童和初学者,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和理解唐诗的精髓。

2、本工具收集的每首古诗,都有古诗的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和作者介绍。

3、本工具数据收集自网络,如发现错误可向我们进行反馈进行修正。

主页 搜索 收藏 开灯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