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具箱 - 简单实用的免费在线工具 - 爱惜在线工具箱
域名分发 购物领券
切换模式
收藏列表
放到桌面
收录申请
工具搜索
用户登陆

梦李白二首(其二)

唐·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译文:

天上的浮云终日飘来飘去,远行的游子却久久没有归来。

一连三夜我频繁梦见你,可见你对我的情意深厚。

每次分别时你都显得局促不安,总是诉说相见多么不易。

江湖上风波险恶,船只恐怕会倾覆沉没。

你出门时搔着满头白发,像是辜负了平生的志向。

京城里高官显贵车马盈门,唯独你容颜憔悴。

谁说天理公道无所遗漏?你到老年反而被法网所累。

你的声名将流传千秋万代,但那不过是寂寞身后的虚名罢了。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的《梦李白二首·其二》,紧承上一首,继续抒写诗人对好友李白的深切思念与对其命运的深切忧虑。诗的开篇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以浮云的飘忽不定比喻时间的流逝和游子的远行,点明李白长久未归的现实,而自己却只能日复一日地思念。紧接着,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直接点出诗人连续三夜梦见李白,并从梦中感受到李白也对自己的挂念,这种双向的思念让诗人倍感温暖,也让诗歌的情感更加真挚动人。然而,梦境中的相见总是短暂的,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诗人想象李白魂魄告辞时总是显得局促不安,反复诉说前来相会的艰难,这既暗示了李白魂魄的虚弱,也折射出诗人对友人现实处境的担忧。

诗的中间部分,杜甫进一步展开想象,描绘了李白旅途的艰险。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诗人担心李白在流放途中会遭遇风浪,船只倾覆,这种担忧源于对友人安危的深切关怀。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诗人想象李白醒来后,出门搔着白头发,仿佛觉得自己辜负了平生的抱负,这种自责和无奈,也反映了诗人自己内心的感慨。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诗人看到权贵们车马冠盖满布京城,而才华横溢的李白却独自憔悴流离,这种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友人遭遇的同情。

诗的结尾“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诗人对“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传统观念产生了怀疑,认为李白一生正直,到年老时却反而受到牵累,这无疑是对社会不公的控诉。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诗人预见到李白虽然生前困顿潦倒,但他的名字将会流传千秋万代,然而这一切荣耀都将在他死后才到来,生前的寂寞与身后的名声形成巨大反差,令人唏嘘不已。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也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语言质朴而含蓄,意境深远,读来令人感同身受,体会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深厚友谊和乱世中的无奈与悲凉。

注释:

浮云:喻游子飘游不定。

游子:此指李白。

告归:辞别。

局促:不安、不舍的样子。

冠:官帽。盖:车上的篷盖。冠盖:指代达官。斯人:此人,指李白。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他出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出身于京兆杜氏,是北方大士族之后。杜甫自幼聪慧,七岁便能作诗,青年时期曾游历吴越、齐赵等地,胸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但仕途坎坷,最终以诗歌成就名垂千古。

杜甫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上,其作品被后人誉为“诗史”。他的诗歌以反映社会现实、忧国忧民为核心,展现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例如,《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真实记录了安史之乱时期百姓的苦难,情感深沉,语言凝练,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此外,他的律诗成就尤其突出,如《春望》《登高》等作品,语言精妙,格律严谨,成为后世典范。杜甫一生创作了约1500首诗,内容广泛,艺术精湛,对后世诗歌发展影响深远。

关于唐诗三百首工具介绍:

1、本工具唐朝三百多首古诗,可以让普通读者,尤其是儿童和初学者,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和理解唐诗的精髓。

2、本工具收集的每首古诗,都有古诗的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和作者介绍。

3、本工具数据收集自网络,如发现错误可向我们进行反馈进行修正。

推荐工具
主页 搜索 收藏 开灯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