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具箱 - 简单实用的免费在线工具 - 爱惜在线工具箱
域名分发 购物领券
切换模式
收藏列表
放到桌面
收录申请
工具搜索
用户登陆

春泛若耶溪

唐·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译文:

我寻幽探胜的心意从未间断,此番出行也随着所遇的风景而随意而行。

晚风吹拂着小舟,船儿沿着开满鲜花的溪口缓缓前行。

到了夜晚,船儿转过西边的山谷,隔着山峦遥望南斗星。

水潭上烟雾升腾,如丝如缕,林间的月亮仿佛低垂,随着船行渐渐向后退去。

人世间的琐事如此渺茫纷繁,我愿做一名持竿垂钓的老翁,隐居在这若耶溪畔。

赏析:

这首诗是綦毋潜的《春泛若耶溪》,描绘了诗人春夜泛舟若耶溪的闲适情景,抒发了随遇而安、向往隐逸生活的情怀。诗的开篇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直接点明了诗人内心深处那份与生俱来的幽静之意从未中断,此番泛舟而行,也是随心所欲,随遇而安。这种心境为全诗奠定了自由自在、不染尘俗的基调。接着,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诗人乘着小船,在晚风的吹拂下缓缓前行,沿着开满鲜花的溪路进入溪口。这里的“花路”不仅描绘了春夜的美丽,也暗示了诗人此刻的心境如同这花路一般,充满了诗意和闲适。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夜色渐浓,船儿转入了西边的山壑,诗人隔着山峦遥望南斗星。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夜晚泛舟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宇宙的思考。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溪潭上弥漫着溶溶的雾气,林间的月亮似乎也在船行的过程中低垂向后。这种描写既体现了夜晚的静谧,也表现了诗人随船行进时的独特视角和感受。

诗的最后两句,“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诗人感叹人世间的生计是如此纷繁复杂、难以捉摸,因此他表达了自己愿意做一个持竿垂钓的老翁,隐居在这山水之间。这既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无奈,也是对理想生活的一种向往。整首诗语言自然流畅,意境优美,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通过对春夜泛舟若耶溪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不染尘俗生活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诗中的闲适与感慨交织,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浓浓的释然,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注释:

若耶溪: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相传为西施浣纱处。

幽意:寻幽的心意。

偶:遇。

晚:一作“好”。

花路:一路鲜花。

际夜:至夜。

壑[hè]:山谷。

南斗:星宿名称,夏季位于南方上空。古以二十八宿与地理相应来划分区域,称分野,南斗与吴越相应。

潭烟:水潭上如烟的水汽夜雾。烟,雾气。溶溶:形容汽雾柔和迷离。

生事:世事。弥漫:渺茫无尽。

持竿叟:持竿垂钓的老翁。竿,指钓竿。

作者介绍:

綦毋潜(约692年—约749年),字孝通,唐代诗人,籍贯虔州(今江西赣州)。他年少时便游学长安,与当时诗坛名家多有交往,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及第,先后担任宜寿尉、右拾遗、著作郎等职。由于仕途不甚得意,他最终选择归隐,游历江淮一带,后不知所终。綦毋潜的诗歌风格清丽典雅,恬淡自然,意境幽远,被后人认为接近王维的诗风。

綦毋潜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其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上。他的诗歌善于描绘自然风光和隐逸生活,语言洗练,意境悠远,充满超然世外的情趣。他的代表作《春泛若耶溪》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夜泛舟的幽美意境,如“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和独特感悟,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此外,他的《题栖霞寺》《茅山洞口》等作品也广受好评,被评论为有影响力的佳作。綦毋潜的诗歌不仅体现了盛唐山水诗的艺术特色,也因其独特的风格在唐代诗坛占有一席之地。

关于唐诗三百首工具介绍:

1、本工具唐朝三百多首古诗,可以让普通读者,尤其是儿童和初学者,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和理解唐诗的精髓。

2、本工具收集的每首古诗,都有古诗的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和作者介绍。

3、本工具数据收集自网络,如发现错误可向我们进行反馈进行修正。

主页 搜索 收藏 开灯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