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具箱 - 简单实用的免费在线工具 - 爱惜在线工具箱
域名分发 购物领券
切换模式
收藏列表
放到桌面
收录申请
工具搜索
用户登陆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唐·李隆基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译文:

孔老夫子啊,你一生劳碌奔波,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在这片土地,你仍生于鄹氏城邑,你的旧宅后来被改建成鲁王的宫殿。

你曾叹息凤凰不至,哀叹命运多舛;又因麒麟出现而伤怀,怨道义已穷尽。

如今看你端坐在两楹之间接受祭奠,正与你梦中所见一般无二。

赏析:

诗以设问起笔,“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孔子奔波于乱世的身影 —— 他周游列国、推行仁道,却始终在 “栖栖”(忙碌不安)中度过一生。这种开篇既像是对孔子生平的追问,又暗含着对其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感慨。接着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两句,以空间场景切入,鄹邑仍是当年孔子诞生之地,他的旧宅如今已成为鲁国的宫殿,时空的交织中,既点明孔子故里的遗迹尚存,也隐隐透出后世对其地位的尊崇,以地理实体承载起历史的厚重感。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用典精妙,借 “凤鸟不至”“麒麟被伤” 的典故,暗喻孔子生不逢时的困顿。凤与麟本是祥瑞,其不现与遭伤,恰如孔子推行的 “道” 在乱世中处处碰壁,“身否”(命运不顺)与 “道穷”(理想难伸)道尽他一生的无奈与悲凉。而尾联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则转至当下,眼前庙堂之上的 “两楹奠”(古代祭祀中尊隆的礼仪),正与孔子当年梦见自己坐于两楹之间接受祭奠的场景相合。这一细节既呼应了孔子生前对自身命运的预感,也以祭祀的庄重,暗示其思想最终获得后世的崇高礼敬,在 “伤麟怨道穷” 的悲叹后,以一种历史的回响给予了慰藉,于苍凉中透出对文化传承的深沉思索。全诗以凝练的笔触串联起孔子的生平、遭际与身后荣光,在虚实交织间,既饱含对先贤的追思,也暗含对理想与现实、个体命运与文化传承的多重感慨。

注释:

鲁:今山东曲阜,为春秋时鲁国都城。

夫子:这里是对孔子的敬称。何为者:犹“何为乎”。者:无义。

栖栖:忙碌不安的样子,形容孔子四方奔走,无处安身。

鄹:春秋时鲁地,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南。孔子父叔梁纥为鄹邑大夫,孔子出生于此,后迁曲阜。鄹氏邑:鄹人的城邑。

作者介绍:

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即唐玄宗,唐朝第六位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生于东都洛阳。他自幼聪慧过人,多才多艺,精通音律、书法,仪表俊朗。在位期间长达45年(712年—756年),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以开创“开元盛世”闻名,但也因晚年怠政和“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李隆基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铲除韦后势力,稳定朝政,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推行政治、经济、军事改革。他整顿吏治,裁汰冗官,轻徭薄赋,发展农业,推行“常平仓”制度稳定粮价,使开元年间(713年—741年)人口增长、经济繁荣,唐朝达到鼎盛,史称“开元盛世”。他重视文化,设立梨园推动音乐舞蹈发展,创作《霓裳羽衣曲》等名作,使唐诗、书法、绘画等艺术达到高峰。外交上,他通过军事与和亲巩固边疆,击败吐蕃、突厥,重获西域控制权。然而,天宝年间(742年—756年)他沉溺享乐,宠信杨贵妃、李林甫等,朝政腐败,节度使权力膨胀,最终引发“安史之乱”,被迫逃亡,被迫赐死杨贵妃,太子李亨另立为帝,他晚年郁郁而终。李隆基的一生充满传奇,既是盛世缔造者,也是衰落的转折点。

关于唐诗三百首工具介绍:

1、本工具唐朝三百多首古诗,可以让普通读者,尤其是儿童和初学者,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和理解唐诗的精髓。

2、本工具收集的每首古诗,都有古诗的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和作者介绍。

3、本工具数据收集自网络,如发现错误可向我们进行反馈进行修正。

推荐工具
主页 搜索 收藏 开灯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