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具箱 - 简单实用的免费在线工具 - 爱惜在线工具箱
域名分发 购物领券
切换模式
收藏列表
放到桌面
收录申请
工具搜索
用户登陆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唐·杜牧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译文:

太平盛世里觉得生活有味倒说明自己没有才能,闲来喜欢看天边孤云飘荡,静下来爱同僧人谈禅。

真想拿着符节辞官到江湖海岛上去隐居,登上乐游原极目远望,缅怀唐太宗的昭陵。

赏析:

这首诗以看似闲适的笔调,抒发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首句清时有味是无能”是一句充满自嘲与无奈的反语。在太平盛世,本应有所作为,但诗人却觉得这种平静生活有滋有味,这反而让他觉得自己缺乏在动荡年代中才能显现出的才能,点明了他内心深处壮志难酬的苦闷。接下来的闲爱孤云静爱僧”则进一步描绘了他这种避世心态的具体表现。他喜欢那种无拘无束、飘然出尘的孤云,也喜欢与僧人静心交谈,这都体现了他对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这种向往背后,是对现实政治环境的不满或厌倦。

后两句将诗人的思绪引向更广阔的天地和更深沉的感慨。欲把一麾江海去”直接表达了他想要辞官归隐,去江湖间自由自在生活的强烈愿望。一麾”指符节,是古代官员的凭证,放下它就意味着放弃官职。然而,最后一句乐游原上望昭陵”却让诗人的情感发生了转折。乐游原是长安的制高点,昭陵则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诗人登上高处,望向先帝陵墓,这看似突兀的举动,实则蕴含着他对唐太宗时代清明政治的追思和缅怀,也暗含了对当前政治现状的不满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他渴望隐逸,却又无法忘怀家国,这种矛盾心理在望昭陵”的举动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使全诗在淡远的意境中透出一丝苍凉和沉郁。

注释:

吴兴:唐郡名,即今浙江省吴兴县,隋代改称湖州。

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高敞,唐时为登览胜地,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

清时句:意谓当这清平无所作为之时,自己所以有此闲情。

无能:无所作为。

闲:闲情逸兴。

僧:僧人。

把:持、握。

麾:古代指挥用的旌旗,这里指出任地方官的符节。

江海:指太湖,吴兴滨临太湖。

上望:遥望。

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著名诗人、散文家,世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以区别于杜甫、李白“大李杜”。他出生于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祖父杜佑曾任宰相,著有《通典》。杜牧早年博通经史,26岁中进士,后历任多地幕僚及朝廷官职,如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晚年官至中书舍人,晚年居于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世称“杜樊川”。他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见长,内容多咏史抒怀,风格俊爽飘逸,在晚唐成就显著。

杜牧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文学创作上。他主张文章以意为主,以气为辅,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作品风格鲜明。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既有豪迈雄健的边塞诗,也有婉约细腻的抒情诗。杜牧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影响,笔力峭健;近体诗则文词清丽,情韵跌宕。他的七绝如《江南春》《泊秦淮》《山行》等,意境幽美,韵味悠长,广为传颂。此外,杜牧的咏史诗如《赤壁》《过华清宫绝句》等,借史事讽喻现实,寄寓深刻。他的散文也颇具特色,如《阿房宫赋》,以铺陈秦朝奢靡亡国为戒,文辞华丽,议论深刻,成为后世传诵的名篇。杜牧还注重军事研究,曾注释《孙子兵法》,撰写《罪言》《战论》等论文,对唐代兵制及藩镇问题有独到见解。他的诗文被编为《樊川文集》,在晚唐文学中独树一帜,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关于唐诗三百首工具介绍:

1、本工具唐朝三百多首古诗,可以让普通读者,尤其是儿童和初学者,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和理解唐诗的精髓。

2、本工具收集的每首古诗,都有古诗的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和作者介绍。

3、本工具数据收集自网络,如发现错误可向我们进行反馈进行修正。

主页 搜索 收藏 开灯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