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具箱 - 简单实用的免费在线工具 - 爱惜在线工具箱
域名分发 购物领券
切换模式
收藏列表
放到桌面
收录申请
工具搜索
用户登陆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

要寻找诸葛丞相的祠堂,哪里还用得着疑惑?就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成林的所在。

台阶旁的青草映照出一片春色,但那绿叶丛中黄鹂的鸣叫声,听起来却只觉得空荡而没有生气。

当年刘备三顾茅庐,多次倾心咨询天下大计;辅佐先主与后主两代,完成大业,支撑危局,老臣的一片忠心感人至深。

可惜他出师北伐尚未取得最后胜利,自己却先去世了;这千百年来,常常使得无数英雄人物读罢感慨,热泪沾满了衣襟。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蜀相》,是他在成都游历武侯祠时所作。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的深切缅怀,同时也寄寓了诗人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深沉感慨。

诗歌的前四句描绘了武侯祠的景象。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开门见山,点明祠堂的地点,并以“柏森森”营造了庄严、肃穆的氛围,暗示了诸葛亮高洁的品格和深远的影响。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则通过描绘祠堂内春意盎然的景色——碧草覆盖台阶,黄鹂在叶间啼鸣——来反衬环境的寂寥和诗人内心的感伤。“自”和“空”二字用得极妙,“自”字写出了春色依旧,但物是人非的感伤;“空”字则写出了鸟鸣虽好,却无人倾听,更添凄凉,烘托出一种物是人非、英雄已逝的悲凉意境。

后四句转入对诸葛亮一生的追忆和评价。“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概括了诸葛亮一生最重要的功绩: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共商统一大计;他辅佐先主刘备、后主刘禅两代君主,开创基业,匡扶危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两句高度凝练地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忠诚,字里行间充满了敬佩之情。“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情感的高潮。诗人惋惜诸葛亮出师北伐,未能实现统一中原的宏愿便不幸病逝五丈原。这句不仅是对诸葛亮个人命运的哀叹,更是对所有未能实现理想、壮志未酬的英雄人物的共同悲鸣,极易引起后人的共鸣。“长使英雄泪满襟”一句,将这种悲情推向极致,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沉感人。

全诗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语言凝练,对仗工整,情感深沉真挚。杜甫通过对诸葛亮的赞颂,既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伟人的无限敬仰,也寄托了自己渴望报国、却时运不济的复杂心绪。这首诗被誉为咏史诗中的绝唱,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注释:

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今成都市武侯区,晋李雄初建。

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他出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出身于京兆杜氏,是北方大士族之后。杜甫自幼聪慧,七岁便能作诗,青年时期曾游历吴越、齐赵等地,胸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但仕途坎坷,最终以诗歌成就名垂千古。

杜甫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上,其作品被后人誉为“诗史”。他的诗歌以反映社会现实、忧国忧民为核心,展现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例如,《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真实记录了安史之乱时期百姓的苦难,情感深沉,语言凝练,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此外,他的律诗成就尤其突出,如《春望》《登高》等作品,语言精妙,格律严谨,成为后世典范。杜甫一生创作了约1500首诗,内容广泛,艺术精湛,对后世诗歌发展影响深远。

关于唐诗三百首工具介绍:

1、本工具唐朝三百多首古诗,可以让普通读者,尤其是儿童和初学者,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和理解唐诗的精髓。

2、本工具收集的每首古诗,都有古诗的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和作者介绍。

3、本工具数据收集自网络,如发现错误可向我们进行反馈进行修正。

主页 搜索 收藏 开灯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