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具箱 - 简单实用的免费在线工具 - 爱惜在线工具箱
域名分发 购物领券
切换模式
收藏列表
放到桌面
收录申请
工具搜索
用户登陆

寻陆鸿渐不遇

唐·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译文:

我搬家的地方虽然靠近城郭,但通往家的小路却伸向了种满桑麻的乡野。

靠近篱笆边的菊花是我刚来时种下的,到了秋天也还没来得及开花。

我敲了敲门,却没有听到狗叫,正准备离开时,想去问问隔壁的西家。

(向隔壁人家)打听消息,得到的回答是:他进山里去了,回来的时候常常已是傍晚日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淡远的田园生活图景,诗人移居到城郭附近的地方,沿着乡间小路走进桑麻丛中,篱笆边的菊花刚刚种下,秋意渐浓却还未绽放。这种景象充满了朴素的自然之美,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闲适与自在。诗中的“野径入桑麻”和“近种篱边菊”两句,既展现了田园的生机,又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境界。

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细节描写,进一步勾勒出诗人所居之地的宁静与隐逸。诗人敲门时没有听到犬吠,这种安静的环境让人心生向往,于是他想去问问邻居的情况。邻居告诉他,有人去了山中,回来时常常已是黄昏。这一情节不仅增添了诗的趣味,也让人感受到一种与世隔绝的悠然自得。诗中的“扣门无犬吠”和“报道山中去”两句,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仿佛在告诉读者,这里是一个可以忘却尘世烦恼的净土。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悠远,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又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诗人通过描绘移家后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俗的淡泊情怀。这种情感在诗中自然流露,不事雕琢,却让人回味无穷。诗中的每一句都像是随手拈来,却又恰到好处,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

注释:

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湖州境内),以擅长品茶著名,著有《茶经》一书,被后人奉为“茶圣”、“茶神”。

虽:一作“唯”。带:近。郭:外城,泛指城墙。

篱边菊:语出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著花:开花。

扣门:敲门。

西家:西邻。

报道:回答道,报,回报,回答。

去:一作“出”。

作者介绍:

皎然(约720年—约804年),字清昼,俗姓谢,是唐代著名诗僧、茶僧,出生于浙江湖州的吴兴(今湖州市)。他是南朝著名诗人谢灵运的十世孙,自幼受家族文化熏陶,展现出卓越的文学天赋。

皎然的主要成就体现在文学创作和茶文化推广两方面。在文学上,他是唐代重要的诗人之一,创作了大量清新自然、抒情含蓄的诗歌,题材多涉及山水景物、日常生活及友情交往。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既体现佛家禅意,又富有世俗生活的情趣,代表作有《寻陆鸿渐不遇》《饮茶歌诮崔石使君》等。此外,他还撰写了重要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对诗歌创作和鉴赏的规律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唐代诗歌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茶文化方面,皎然是茶诗创作的开创者,被誉为“茶道之父”。他通过诗歌将茶与文学、禅意相结合,首次提出“茶道”的概念,倡导以茶代酒,推动了茶文化的传播。他与茶圣陆羽交谊深厚,不仅为陆羽的《茶经》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物质支持,还组织了茶会、茶赛等活动,积极推广茶文化。他的《饮茶歌》等作品,将饮茶提升至修身养性的哲学高度,对后世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于唐诗三百首工具介绍:

1、本工具唐朝三百多首古诗,可以让普通读者,尤其是儿童和初学者,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和理解唐诗的精髓。

2、本工具收集的每首古诗,都有古诗的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和作者介绍。

3、本工具数据收集自网络,如发现错误可向我们进行反馈进行修正。

推荐工具
主页 搜索 收藏 开灯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