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具箱 - 简单实用的免费在线工具 - 爱惜在线工具箱
域名分发 购物领券
切换模式
收藏列表
放到桌面
收录申请
工具搜索
用户登陆

西塞山怀古

唐·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译文:

王濬的楼船从益州顺流而下,金陵的王气顿时黯然消散。

千寻铁锁沉入江底,一片降旗从石头城飘出。

人世间多少次为往事感伤,山峦的形态依旧静卧在寒冷的江流旁。

如今四海归于一家,故垒上萧萧秋风,芦荻摇曳在秋日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东吴灭亡的历史场景,以壮阔的笔触展现了王濬的楼船破吴的气势,金陵的“王气黯然收”暗示了王朝的终结。诗中“千寻铁锁”与“一片降幡”形成强烈对比,前者是防御的象征,后者则是投降的标志,生动地刻画了吴国的覆灭。

诗的后两句将目光从历史转向自然与人生,山形依旧而人事已非,流露出对历史兴衰的无限感慨。诗人以“伤往事”表达对过往的追忆与怅惘,而“山形依旧枕寒流”则暗含时光无情、世事无常的意味。

最后两句将视角拉回当下,四海归一,故垒荒凉,芦荻在秋风中萧瑟,既是对历史的总结,也暗含对现实的感怀。整首诗以史为镜,既悲壮又苍凉,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洞察与深沉感慨。

注释:

西塞山:位于今湖北省黄石市,又名道士洑,山体突出到长江中,因而形成长江弯道,站在山顶犹如身临江中。

王濬:晋益州刺史。一作“西晋”。

益州:晋时郡治在今成都。晋武帝谋伐吴,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为城,起楼,每船可容二千余人。

金陵:今南京,当时是吴国的都城。

王气:帝王之气。黯然:一作“漠然”。

枕寒流:一作“枕江流”。

四海为家:即四海归于一家,指全国统一。

今逢:一作“从今”。

故垒:旧时的壁垒。萧萧:秋风的声音。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唐代中晚期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自幼聪慧,勤奋好学,贞元九年(793年)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后因参与永贞革新失败,被贬谪多地,但始终坚韧不拔。晚年隐居洛阳,与白居易等诗人唱和,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刘禹锡的成就体现在政治、文学和哲学等多个领域。他是永贞革新的核心人物,虽因失败而屡遭贬谪,但其政治热情和革新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在文学上,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既有咏史怀古的深沉之作,如《乌衣巷》《西塞山怀古》,也有民歌体的清新之作,如《竹枝词》《杨柳枝词》。他的诗歌语言刚健,意境开阔,被誉为“诗豪”,展现了中唐诗歌由盛唐雄浑向晚唐细腻过渡的特色。此外,他的哲学著作《天论》三篇,阐述了唯物主义思想,分析了“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奠定了他在哲学史上的地位。

关于唐诗三百首工具介绍:

1、本工具唐朝三百多首古诗,可以让普通读者,尤其是儿童和初学者,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和理解唐诗的精髓。

2、本工具收集的每首古诗,都有古诗的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和作者介绍。

3、本工具数据收集自网络,如发现错误可向我们进行反馈进行修正。

推荐工具
主页 搜索 收藏 开灯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