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具箱 - 简单实用的免费在线工具 - 爱惜在线工具箱
域名分发 购物领券
切换模式
收藏列表
放到桌面
收录申请
工具搜索
用户登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巍峨的城阙被三秦大地所拱卫,透过风烟迷蒙的远方,遥望着蜀州的五津。

面对你的离别,我心中满是不舍,因为我们都是漂泊仕途之人。

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如同近邻。

不必在岔路口伤感落泪,像小儿女那样挥泪告别吧。

赏析:

这首诗以开阔的视野开篇,“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便勾勒出一幅壮丽的地理图景,从长安遥望四川,既有空间的辽阔,也暗含了对友人远行的关切。诗人并没有直接抒发离愁别绪,而是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点明彼此的身份与处境,同为仕途漂泊之人,离别便多了一份同病相怜的意味,这种共通的经历让情感的表达更显真挚与深沉。

诗的转折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超越了空间的阻隔,将对友人的思念升华为一种豁达的胸襟,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己存在,即使远在天涯也如同近邻一般。这种对友情的坚定信念与乐观态度,使得离别的伤感得以消解,也使得全诗的基调由低沉转向昂扬。“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则是对友人的劝慰,劝其不要在岔路口徘徊忧伤,像小孩子一样哭哭啼啼,要坦然面对离别,展现出一种成熟豁达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既有对离别的感慨,更有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未来的期许。诗人通过景物描写与直抒胸臆相结合,将对友人的关切、对宦游生活的理解以及对友情的深刻感悟融为一体,既表达了离别的惆怅,又传递出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力量。这首诗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正是因为它超越了具体的时空限制,道出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具有普遍的感染力。

注释:

少府:官名。

之:到、往。

蜀州:今四川崇州。

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同:一作“俱”。宦(huàn)游:出外做官。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并邻,近邻。

无为:无须、不必。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作者介绍: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唐代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于儒学世家,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叔祖王绩也是知名诗人。王勃自幼聪慧过人,六岁即能作诗作文,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他阅读颜师古注解的《汉书》,并撰写《指瑕》十卷以纠正其中错误,展现了他超凡的学识。十六岁应幽素科考试及第,授朝散郎之职,成为当时文坛新星。然而,他因一篇戏作《檄英王鸡》被逐出沛王府,后漫游巴蜀,创作了大量诗文。在虢州参军任上,因私藏官奴案牵连,被判死罪,后遇大赦免死但被贬。他最终在探望父亲途中渡海溺水而亡,年仅27岁,留下诸多遗憾。

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位列四杰之首。他致力于革新六朝以来的绮丽文风,倡导清新刚健的诗风,对唐诗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骈文成就尤为突出,作品结构严谨,语言优美,情感深沉,成为骈文创作的典范。代表作《滕王阁序》被誉为“千古第一骈文”,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名句,至今仍为人传颂。此外,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展现了豁达豪迈的情怀,成为送别诗的典范。他的作品数量与质量在初唐时期首屈一指,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关于唐诗三百首工具介绍:

1、本工具唐朝三百多首古诗,可以让普通读者,尤其是儿童和初学者,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和理解唐诗的精髓。

2、本工具收集的每首古诗,都有古诗的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和作者介绍。

3、本工具数据收集自网络,如发现错误可向我们进行反馈进行修正。

推荐工具
主页 搜索 收藏 开灯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