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具箱 - 简单实用的免费在线工具 - 爱惜在线工具箱
域名分发 购物领券
切换模式
收藏列表
放到桌面
收录申请
工具搜索
用户登陆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唐·高适

嗟君此别意如何,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译文:

感叹你这次分别的心情究竟如何,我停下马为你斟酒,询问你被贬谪的去处。

想到你途中经过巫峡,听到猿猴悲啼定会洒下几行泪水;到了衡阳,盼归来的大雁能否捎来几封家书。

想象你在青枫江上,秋天远去的帆影是多么渺远;在白帝城边,稀疏的古木又是怎样一幅景象。

如今圣明的时代正像雨露一样滋润万物,我们只是暂时分别,你千万不要犹豫不前啊。

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为题,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内心独白,将离别的愁绪与对未来的期许交织在一起。“嗟君此别意如何,驻马衔杯问谪居”,开篇便以“嗟”字道出诗人内心的不舍,驻马举杯的动作更添几分留恋,而“谪居”二字则暗示了友人此行的无奈与艰辛,奠定了全诗感伤而温厚的基调。接下来的“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借巫峡猿鸣、衡阳雁飞的意象,将离愁别绪具象化。猿啼本已凄切,数行泪下更显哀伤;而归雁虽能传书,却不知几封家信才能慰藉彼此的思念,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让离别的画面更加动人。

诗的下阕由景入情,进一步拓展了诗的意境。“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诗人用“青枫江”与“白帝城”这两个富有地域特征的景物,勾勒出一幅秋日送别的画面。秋帆远去,古木稀疏,既是对友人远行的目送,也暗含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然而,诗的结尾却陡然一转,“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诗人以“圣代雨露”喻指朝廷的恩泽与时代的昌明,劝慰友人不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虑。这种由悲转喜的收束,既体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也寄寓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使全诗在离别的伤感中透出一丝温暖与希望。

注释:

峡中:此指夔州巫山县(今属重庆)。

谪居:贬官的地方。

巫峡:地名,在今重庆市巫山县东。古民谣《巴东三峡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衡阳:地名,今属湖南。相传每年秋天,北方的南飞之雁,至衡阳的回雁峰,便折回北方。这是由长沙想到衡阳,意思要王少府至长沙后多写信来。

青枫江:地名,在花溪。秋帆:指秋风吹着小舟,送友人远去。

作者介绍:

高适(704年—765年),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他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高适出身寒门,早年生活贫苦,但胸怀大志,曾游历梁宋、燕赵等地,后中年才入仕途,历任封丘县尉、淮南节度使等职,最终官至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他的诗歌以雄浑悲壮、气势奔放著称,洋溢着盛唐时期奋发进取的精神。

高适是盛唐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其诗歌以边塞题材为主,深刻描绘了边疆风光、战争场景和将士生活,表达了对家国命运的思考和对和平的渴望。他的代表作《燕歌行》以“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开篇,生动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悲壮命运,诗中既有对国难的忧虑,也有对将士的深切同情,语言雄浑有力,情感真挚深沉,成为边塞诗的典范。

此外,高适的《别董大二首》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广为传颂,表达了送别友人的深情厚谊,也体现了对未来的乐观与期许。他的诗歌风格豪放而质朴,注重写实,较少用比兴手法,而是直抒胸臆,既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又饱含对人生的豁达与豁然。高适的边塞诗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唐代文学的重要遗产。

关于唐诗三百首工具介绍:

1、本工具唐朝三百多首古诗,可以让普通读者,尤其是儿童和初学者,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和理解唐诗的精髓。

2、本工具收集的每首古诗,都有古诗的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和作者介绍。

3、本工具数据收集自网络,如发现错误可向我们进行反馈进行修正。

推荐工具
主页 搜索 收藏 开灯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