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具箱 - 简单实用的免费在线工具 - 爱惜在线工具箱
域名分发 购物领券
切换模式
收藏列表
放到桌面
收录申请
工具搜索
用户登陆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

烟雾笼罩着寒冷的河水,月光笼罩着水边的沙地,我在夜里把船停靠在秦淮河畔,靠近那岸边的酒家。

卖唱的女子不知道国家覆灭的悲痛,在对岸依然不停地唱着那首《玉树后庭花》。

赏析:

诗的开篇便勾勒出一幅迷蒙冷寂的夜景图。“烟笼寒水月笼沙”,烟雾与月光交织,笼罩着寒冷的河水和河岸的沙地,营造出一种朦胧、清冷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这种景色的描绘不仅点明了时间和地点,更奠定了全诗感伤、沉郁的基调。“夜泊秦淮近酒家”,诗人点出自己夜泊秦淮河畔,且靠近酒家,这就将个人身处的环境与周围的喧嚣(酒家)联系起来,为下文的感慨做了铺垫。迷蒙的景色与近处的酒家声形成了对比,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不平静。

后两句笔锋一转,由景及人,由景及事,抒发了诗人的感慨与忧愤。“商女不知亡国恨”,看似在指责歌女不知国家衰亡的悲痛,实则矛头暗指那些沉溺于享乐、不思国事的达官贵人。他们就像这不知愁苦的商女一样,在亡国之音中醉生梦死。“隔江犹唱后庭花”,点出商女所唱的是陈后主所制的《玉树后庭花》,此曲被认为是亡国之音。诗人听到对岸传来这靡靡之音,联想到历史的教训,不禁心生忧虑。这首诗借对商女的指责,实则是对晚唐统治者荒淫无度、不吸取历史教训的深刻批判,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忧虑。整首诗由景入情,寓情于景,含蓄而深沉,言近旨远,耐人寻味。

注释: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烟:烟雾。

泊:停泊。

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著名诗人、散文家,世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以区别于杜甫、李白“大李杜”。他出生于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祖父杜佑曾任宰相,著有《通典》。杜牧早年博通经史,26岁中进士,后历任多地幕僚及朝廷官职,如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晚年官至中书舍人,晚年居于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世称“杜樊川”。他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见长,内容多咏史抒怀,风格俊爽飘逸,在晚唐成就显著。

杜牧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文学创作上。他主张文章以意为主,以气为辅,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作品风格鲜明。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既有豪迈雄健的边塞诗,也有婉约细腻的抒情诗。杜牧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影响,笔力峭健;近体诗则文词清丽,情韵跌宕。他的七绝如《江南春》《泊秦淮》《山行》等,意境幽美,韵味悠长,广为传颂。此外,杜牧的咏史诗如《赤壁》《过华清宫绝句》等,借史事讽喻现实,寄寓深刻。他的散文也颇具特色,如《阿房宫赋》,以铺陈秦朝奢靡亡国为戒,文辞华丽,议论深刻,成为后世传诵的名篇。杜牧还注重军事研究,曾注释《孙子兵法》,撰写《罪言》《战论》等论文,对唐代兵制及藩镇问题有独到见解。他的诗文被编为《樊川文集》,在晚唐文学中独树一帜,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关于唐诗三百首工具介绍:

1、本工具唐朝三百多首古诗,可以让普通读者,尤其是儿童和初学者,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和理解唐诗的精髓。

2、本工具收集的每首古诗,都有古诗的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和作者介绍。

3、本工具数据收集自网络,如发现错误可向我们进行反馈进行修正。

推荐工具
主页 搜索 收藏 开灯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