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具箱 - 简单实用的免费在线工具 - 爱惜在线工具箱
域名分发 购物领券
切换模式
收藏列表
放到桌面
收录申请
工具搜索
用户登陆

春宿左省

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译文:

夜幕降临,宫墙内的花丛渐渐隐没在暮色中,只有归巢的鸟儿不时啾啾啼叫着飞过。

星辰升起,仿佛照亮了万户宫门,微微颤动;皎洁的月光则格外偏爱高耸的宫阙,洒下层层清辉。

我因心事萦怀难以入眠,仿佛听到有人持钥匙开启宫门的声响;又因夜风拂过,误以为那是朝臣们马铃(玉珂)的叮咚声。

明天一早要上奏密封的奏章,整夜都在反复询问:这漫漫长夜,何时才能天亮呢?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所作的《春宿左省》,描绘了诗人在门下省值夜时的所见所闻和内心感受。首联“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傍晚时分左省的景象:暮色中,花朵隐约可见,栖鸟鸣叫着飞过,点明了“春宿”的主题,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这种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不仅烘托了环境,也暗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淡淡感怀。

颔联“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则将视角转向夜空。在星光与月华的映照下,宫殿的千门万户仿佛在微微颤动,高耸的宫宇似乎贴近了月亮,月光也显得格外明亮。这两句诗以“动”和“多”为眼,既写景又含情,不仅生动地展现了宫殿的巍峨与清丽,还隐隐透露出诗人对帝都的敬畏之情。虚实结合的手法,使画面更加立体,意境更加深远。

后两联则转向诗人的内心世界。“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描写了诗人因值夜而难以入眠,仿佛听到了宫门开启的锁钥声,又因风吹檐铃而联想到百官上朝时马铃的声响。这些想象之辞,既表现了诗人勤勉为国的精神,也流露出他对次日早朝的深深忧虑。尾联“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点明了诗人辗转反侧的原因:明日需上奏朝廷之事,他心绪不宁,多次询问时间。这种对细节的刻画,将诗人的忠贞与责任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也使全诗在平实中透出一种沉郁的韵味。

注释:

宿:指值夜。左省:即左拾遗所属的门下省,和中书省同为掌机要的中央政府机构,因在殿庑之东,故称“左省”。

掖垣:门下省和中书省位于宫墙的两边,像人的两腋,故名。

临:居高临下。

九霄:在此指高耸入云的宫殿。

金钥:即金锁。指开宫门的锁钥声。

珂:马铃。

封事:臣下上书奏事,为防泄漏,用黑色袋子密封,因此得名。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他出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出身于京兆杜氏,是北方大士族之后。杜甫自幼聪慧,七岁便能作诗,青年时期曾游历吴越、齐赵等地,胸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但仕途坎坷,最终以诗歌成就名垂千古。

杜甫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上,其作品被后人誉为“诗史”。他的诗歌以反映社会现实、忧国忧民为核心,展现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例如,《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真实记录了安史之乱时期百姓的苦难,情感深沉,语言凝练,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此外,他的律诗成就尤其突出,如《春望》《登高》等作品,语言精妙,格律严谨,成为后世典范。杜甫一生创作了约1500首诗,内容广泛,艺术精湛,对后世诗歌发展影响深远。

关于唐诗三百首工具介绍:

1、本工具唐朝三百多首古诗,可以让普通读者,尤其是儿童和初学者,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和理解唐诗的精髓。

2、本工具收集的每首古诗,都有古诗的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和作者介绍。

3、本工具数据收集自网络,如发现错误可向我们进行反馈进行修正。

推荐工具
主页 搜索 收藏 开灯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