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具箱 - 简单实用的免费在线工具 - 爱惜在线工具箱
域名分发 购物领券
切换模式
收藏列表
放到桌面
收录申请
工具搜索
用户登陆

感遇·江南有丹橘

唐·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译文:

江南有丹橘,即使在严冬也依然翠绿成林。

难道仅仅是因为南方地气温暖吗?其实它天生就有着耐寒的品格。

这样美好的果实本可以献给贵客,奈何被重重山川阻隔,无法送达。

人生的命运只能随遇而安,因果循环的规律难以探寻。

人们只说桃李能结果成林,难道这丹橘就不能提供阴凉吗?

赏析:

这首诗是张九龄《感遇十二首》中的第二首,借丹橘这一自然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蕴深远,体现了张九龄诗歌托物言志、含蓄蕴藉的特点。

诗歌开篇即描绘了江南丹橘“经冬犹绿林”的景象,以“犹”字点出丹橘的顽强生命力,既是对丹橘的赞颂,也暗含诗人自身的高洁品格。丹橘耐寒的特质,正如松柏一般,象征了诗人虽遭贬谪却依然坚守气节的品格。诗人并非单纯赞美丹橘,而是借丹橘的“岁寒心”来隐喻自己不为环境所改变的节操。

诗中“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两句,写丹橘本可以献给贵客,却因重重阻碍而无法实现,这既是对丹橘命运的叹惋,也暗指诗人自身才华被埋没、仕途受阻的无奈。尾联“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则通过桃李与丹橘的对比,尖锐地讽刺了当时只重桃李(表面风光但缺乏内涵的事物)而忽视丹橘(有内在价值却不受重视的事物)的社会现实。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身遭遇的不平,也表达了对社会贤才被埋没的愤懑。

诗中“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思考。他认为人生的际遇往往取决于偶然的遭遇,而命运的规律如同自然循环一般难以探寻。这种对命运无常的感慨,既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洞察。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清新,情感含蓄而不外露。诗人通过反诘句式(如“岂伊地气暖”“此木岂无阴”)增强了诗歌的起伏感,使情感表达更加深沉。整首诗没有激烈的控诉,却通过丹橘的遭遇,委婉地表达了对自身境遇的无奈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体现了张九龄诗歌“温雅醇厚”的风格。

注释:

伊:语助词。

岁寒心:表示耐寒的意思。

荐:进奉意。

树:种植的意思。

作者介绍: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号景山,唐代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他是唐朝开元年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出身于官宦世家,自幼聪慧过人,七岁能文,少年时便以诗才闻名乡里。张九龄在唐玄宗时期历任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吏部尚书等职,最终官至中书令(宰相),成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名相。他一生刚正不阿,直言敢谏,为政清廉,对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张九龄晚年因权臣李林甫的排挤被贬为荆州长史,最终病逝于家乡,谥号“文献”。

张九龄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政治和文学两个领域。在政治上,他辅佐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的鼎盛局面,提出了许多利国安民的政策,如减轻赋税、发展农业、整顿吏治等,这些措施有效缓解了社会矛盾,巩固了中央集权。他还敏锐地察觉到安禄山的野心,多次建议玄宗予以处置,但未被采纳。张九龄的施政方针对维护唐朝的稳定和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被后世誉为“开元之世清贞任宰相”的三杰之一。在文学上,张九龄是唐代五言诗的重要开拓者,他主张扫除六朝绮靡诗风,以素练质朴的语言表达深远的人生感慨,对盛唐诗歌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代表作《感遇》12首和《望月怀远》等诗篇,以清雅冲淡的风格和真挚的情感著称,至今仍广为传颂。张九龄的诗歌不仅艺术成就高,还体现了他的政治理想和人格追求,成为唐代文学的重要遗产。

关于唐诗三百首工具介绍:

1、本工具唐朝三百多首古诗,可以让普通读者,尤其是儿童和初学者,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和理解唐诗的精髓。

2、本工具收集的每首古诗,都有古诗的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和作者介绍。

3、本工具数据收集自网络,如发现错误可向我们进行反馈进行修正。

主页 搜索 收藏 开灯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