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具箱 - 简单实用的免费在线工具 - 爱惜在线工具箱
域名分发 购物领券
切换模式
收藏列表
放到桌面
收录申请
工具搜索
用户登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将白草都吹断了,塞外的天气,八月就下起了大雪。

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千万棵树都开满了梨花一样。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丝织的帷幕,穿着狐皮袍子也不觉得暖和,盖着锦缎被子也觉得单薄。

将军冻得拉不开角弓,都护(副将)的铁甲冰冷得难以穿上身。

广阔的沙漠上纵横交错地结着百丈厚的冰,暗淡的愁云凝聚在万里长空。

在中军营帐摆设酒宴,招待要回去的客人,演奏着胡琴、琵琶和羌笛等乐器。

傍晚时分,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在军营的大门,凛冽的寒风吹动红旗,但旗子已经被冻得僵硬,不能翻动了。

在轮台东门送您离去,您离开时,天山上的路都被大雪覆盖了。

山路转过一道弯又一弯,再也看不见您的身影了,雪地上只留下您马儿走过的蹄印。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边塞奇寒的景象和将士们的生活。“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寒冷的世界,北风呼啸,白草被折断,八月就下起了大雪,这反常的气候让人感受到边塞的严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是千古名句,诗人巧妙地将雪花比作梨花,瞬间让寒冷的边塞变得生机勃勃,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梨花盛开,这种奇特的想象让人眼前一亮,也让人感受到诗人乐观的心态。“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进一步描写了寒冷带来的不适,雪花飘入室内,沾湿了帘幕,即使穿着狐裘盖着锦被也感觉不到温暖,将士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其艰辛可想而知。

诗的后半部分则着重描写了将士们的送别场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广阔的沙漠上结满了厚厚的冰,天空中的云也显得十分沉重,为送别增添了几分凄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将士们在军营中设宴为归乡的友人送行,胡琴、琵琶、羌笛等乐器演奏出忧伤的乐曲,气氛悲伤而热烈。“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傍晚时分,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寒风凛冽,连红旗都被冻得无法翻动,这景象更加衬托出离别的伤感。“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诗人亲自到轮台东门送别友人,友人离开时,天山路上都是积雪,路途艰难,让人担忧。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最后,友人消失在山路的转弯处,只留下雪地上马蹄的痕迹,诗人望着这空荡荡的雪地,心中充满了离别的惆怅和对友人的思念。整首诗通过对边塞严寒景象和送别场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边塞生活的深切感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注释:

武判官:名不详,当是封常清幕府中的判官。

判官,官职名。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官,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的僚属。

白草:西北的一种牧草,晒干后变白。

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

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珠帘: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形容帘子的华美。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幕。形容帐幕的华美。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珠帘”“罗幕”都属于美化的说法。

狐裘:狐皮袍子。锦衾:锦缎做的被子。锦衾薄: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形容天气很冷。

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一作“雕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

都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铁衣:铠甲。难着:一作“犹着”。着:亦写作“著”。

瀚海:沙漠。这句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百丈:一作“百尺”,一作“千尺”。

惨淡:昏暗无光。

中军:称主将或指挥部。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的营帐。饮归客:宴饮归京的人,指武判官。饮,动词,宴饮。

辕门:军营的门。古代军队扎营,用车环围,出入处以两车车辕相向竖立,状如门。这里指帅衙署的外门。

风掣: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一言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掣:拉,扯。

轮台:唐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县境内,与汉轮台不是同一地方。天山:一名祁连山,横亘新疆东西,长六千余里。

满:铺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作者介绍:

岑参(约715年—770年),字子美,号青门,唐代著名诗人,祖籍南阳(今河南南阳),后迁居江陵(今湖北江陵)。他出身于官宦世家,曾祖父岑文本和伯祖父岑长倩皆官至宰相。岑参幼年丧父,家境逐渐衰落,但他勤奋好学,九岁能诗,二十岁游学长安,后于天宝三年(744年)中进士,开启仕途。他先后两次出塞,在西北边疆任职多年,这段经历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岑参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其边塞诗的创作上。他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与高适并称“高岑”。他的边塞诗以豪放奔放、意境深远著称,不仅描绘了边塞的壮丽风光和军旅生活的艰辛,还展现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和边疆民族的风土人情。他的诗作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以生动的意象和瑰丽的语言,展现了边塞的雄奇与浪漫。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用梨花比喻雪花,将严寒的边塞景象描绘得如诗如画,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此外,他还创作了《逢入京使》等表达思乡之情的作品,展现了细腻的情感。岑参的边塞诗不仅丰富了唐代诗歌的题材,还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于唐诗三百首工具介绍:

1、本工具唐朝三百多首古诗,可以让普通读者,尤其是儿童和初学者,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和理解唐诗的精髓。

2、本工具收集的每首古诗,都有古诗的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和作者介绍。

3、本工具数据收集自网络,如发现错误可向我们进行反馈进行修正。

主页 搜索 收藏 开灯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