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具箱 - 简单实用的免费在线工具 - 爱惜在线工具箱
域名分发 购物领券
切换模式
收藏列表
放到桌面
收录申请
工具搜索
用户登陆

兵车行

唐·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译文:

战车隆隆响,战马嘶鸣,出征士兵的弓箭都挂在腰间。

父母、妻子、儿女奔跑着前来送别,尘埃弥漫,遮蔽了咸阳桥。

他们拉着衣服、跺着脚,拦在道路上哭泣,哭声直冲云霄。

路边路过的人询问士兵,士兵们只说征兵频繁。

有的人十五岁就北上防河,直到四十岁还要西去屯田。

离家时里正还帮他们裹头巾,回来时已经白发苍苍,却还要再次戍边。

边疆战场上血流成海,但皇帝开拓边疆的野心从未停止。

你没听说华山以东的二百州,千村万落长满了荆棘?

即使有健壮的妇女拿起锄犁耕种,田地里的庄稼也杂乱无章。

更何况秦地士兵被驱使苦战,被对待得像犬马一样。

长者虽有问,士兵怎敢诉说怨恨?

就像今年冬天,关西的士兵还未休整。

县官紧急催缴租税,租税从何而出?

如今才知道生男孩是坏事,反而生女孩好。

生女孩还能嫁给近邻,生男孩却只能埋骨荒草间。

你没看见青海边,古来白骨无人收葬?

新鬼含冤旧鬼哭泣,阴雨天里声音凄厉。

赏析:

诗歌开篇以“车辚辚,马萧萧”的巨大声响和“尘埃不见咸阳桥”的视觉冲击,生动再现了出征队伍出发时混乱、嘈杂、令人心碎的场景。送别的家属“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将生离死别的痛苦推向了高潮,为全诗奠定了悲怆的基调。

诗中“点行频”是全篇的诗眼,揭示了频繁征兵是造成百姓妻离子散、民不聊生的根源。诗人通过征夫之口,具体描述了十五岁入伍、四十岁还在戍边的悲惨经历,以及“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的细节,深刻揭示了征兵制度的残酷和对家庭的破坏。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描绘了战争对农业生产的破坏。丈夫们被征召去打仗,田地荒芜,即使妇女耕种也因不熟练导致收成惨淡。这种场景展现了战争对整个社会经济的摧残。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直接将矛头指向唐玄宗(以汉武帝代称),讽刺其穷兵黩武的政策。这种大胆的批判体现了杜甫对现实的不满,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表达了战争对人们心理的扭曲。在连年征战中,生男孩意味着他未来可能战死沙场,而生女孩至少还能留在身边。这种价值观的倒置,深刻揭示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

诗的结尾以“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的场景作结,描绘了战场上白骨累累、鬼哭神嚎的凄凉景象。这种阴森恐怖的描写不仅是对战争残酷的控诉,也寄寓了诗人对和平的深切渴望。

注释:

行:本是乐府歌曲中的一种体裁。

兵车行:是杜甫自创的乐府新题。

辚辚:车行走时的声音。

萧萧:马蹄声。

行人:从军出征的人。

耶娘妻子:父亲、母亲、妻子、儿女的并称。

咸阳桥:又叫便桥,汉武帝时建,唐代称咸阳桥,后来称渭桥,在咸阳城西渭水上,是长安西行必经的大桥。

干:冲。

过者:路过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点行频:点名征兵频繁。点行,按户籍名册强征服役。

营田:即屯田。戍守边疆的士卒,不打仗时须种地以自给,称为营田。

里正与裹头:里正,唐制凡百户为一里,置里正一人管理。与裹头,给他裹头巾。新兵入伍时须着装整,因年纪小,自己还裹不好头巾,所以里正帮他裹头。

戍边:守卫边疆。

长者:对老年人的尊称。这里是说话者对杜甫的称呼。

役夫敢申恨:我怎么敢申诉怨恨呢?役夫,应政府兵役的人,这里是说话者的自称之词。敢,副词,用于反问,这里是“岂敢”的意思。申恨,诉说怨恨。

关西卒:函谷关以西的士兵,即秦兵。

县官:这里指官府。

信知:确实知道。

犹得嫁比邻:还能够嫁给同乡。得,能够。比邻,同乡。

青海头:指今青海省青海湖边。唐和吐蕃的战争,经常在青海湖附近进行。

烦冤:不满、愤懑。

啾啾:象声词,形容凄厉的叫声。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他出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出身于京兆杜氏,是北方大士族之后。杜甫自幼聪慧,七岁便能作诗,青年时期曾游历吴越、齐赵等地,胸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但仕途坎坷,最终以诗歌成就名垂千古。

杜甫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上,其作品被后人誉为“诗史”。他的诗歌以反映社会现实、忧国忧民为核心,展现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例如,《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真实记录了安史之乱时期百姓的苦难,情感深沉,语言凝练,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此外,他的律诗成就尤其突出,如《春望》《登高》等作品,语言精妙,格律严谨,成为后世典范。杜甫一生创作了约1500首诗,内容广泛,艺术精湛,对后世诗歌发展影响深远。

关于唐诗三百首工具介绍:

1、本工具唐朝三百多首古诗,可以让普通读者,尤其是儿童和初学者,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和理解唐诗的精髓。

2、本工具收集的每首古诗,都有古诗的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和作者介绍。

3、本工具数据收集自网络,如发现错误可向我们进行反馈进行修正。

主页 搜索 收藏 开灯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