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具箱 - 简单实用的免费在线工具 - 爱惜在线工具箱
域名分发 购物领券
切换模式
收藏列表
放到桌面
收录申请
工具搜索
用户登陆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

茫茫的海面上升起一轮皎洁的明月,远在天涯的人们此时此刻都在共同仰望这轮明月。

有情人怨恨这漫漫的长夜,整夜不眠,心中充满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熄灭蜡烛,却更爱怜这满屋洒落的月光;披上衣服走出户外,才发觉夜露已经沾湿了衣衫。

这美好的月光虽美,却无法捧在手中赠予你,不如回到床上,在梦中与你相会吧。

赏析:

诗歌开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以雄浑壮阔之笔描绘出一幅海上明月升起的宏大画面。明月从海面缓缓升起,此时无论相隔多远,人们都能共赏这轮明月,瞬间将相思之情置于广阔的时空背景下,既点明了怀远的主题,又营造出静谧而悠远的意境,为全诗奠定了深沉的情感基调。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直接道出有情之人因相隔遥远,怨恨这漫漫长夜,整夜都沉浸在相思之中。“怨” 字与 “相思” 相呼应,生动展现出思念之苦。“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进一步刻画相思之态,熄灭蜡烛,却更觉月光皎洁,披衣起身,才发现夜露已重,诗人将自己对月怀人的深情融入这一行为之中,从视觉、触觉等角度,将相思之人的孤独与执着展现得淋漓尽致。最后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面对满手月光却无法相赠远方之人的无奈,只能寄希望于梦中与对方相会,在怅惘中收束全诗,余韵悠长,将相思之情的无奈与美好期盼完美融合,令人动容。

注释:

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遥夜:长夜。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竟夕:终夜,通宵,即一整夜。

怜:爱。滋:湿润。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

作者介绍: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号景山,唐代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他是唐朝开元年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出身于官宦世家,自幼聪慧过人,七岁能文,少年时便以诗才闻名乡里。张九龄在唐玄宗时期历任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吏部尚书等职,最终官至中书令(宰相),成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名相。他一生刚正不阿,直言敢谏,为政清廉,对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张九龄晚年因权臣李林甫的排挤被贬为荆州长史,最终病逝于家乡,谥号“文献”。

张九龄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政治和文学两个领域。在政治上,他辅佐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的鼎盛局面,提出了许多利国安民的政策,如减轻赋税、发展农业、整顿吏治等,这些措施有效缓解了社会矛盾,巩固了中央集权。他还敏锐地察觉到安禄山的野心,多次建议玄宗予以处置,但未被采纳。张九龄的施政方针对维护唐朝的稳定和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被后世誉为“开元之世清贞任宰相”的三杰之一。在文学上,张九龄是唐代五言诗的重要开拓者,他主张扫除六朝绮靡诗风,以素练质朴的语言表达深远的人生感慨,对盛唐诗歌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代表作《感遇》12首和《望月怀远》等诗篇,以清雅冲淡的风格和真挚的情感著称,至今仍广为传颂。张九龄的诗歌不仅艺术成就高,还体现了他的政治理想和人格追求,成为唐代文学的重要遗产。

关于唐诗三百首工具介绍:

1、本工具唐朝三百多首古诗,可以让普通读者,尤其是儿童和初学者,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和理解唐诗的精髓。

2、本工具收集的每首古诗,都有古诗的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和作者介绍。

3、本工具数据收集自网络,如发现错误可向我们进行反馈进行修正。

主页 搜索 收藏 开灯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