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具箱 - 简单实用的免费在线工具 - 爱惜在线工具箱
域名分发 购物领券
切换模式
收藏列表
放到桌面
收录申请
工具搜索
用户登陆

咏怀古迹(其五)

唐·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译文:

诸葛亮的声名远扬,流传遍及天地之间,看到这位贤臣留下的画像,更觉他品格庄重,清高无比。

三国鼎立的局面,是他用巧妙的计策帮助刘备建立起来的,他的功业如同万古云霄中一根羽毛般轻盈却卓然不群。

他的才能与品德,可以和伊尹、吕尚并列,不相上下,相比之下,就连萧何、曹参的功绩也显得黯然失色。

可惜时运流转,汉室的气数已尽,终究难以复兴,而诸葛亮决心已定,却因操劳军务,最终以身殉职。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中的第五首,集中歌颂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品格及其悲剧命运,是杜甫众多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最为人称道的一首。

诗人开篇即以“诸葛大名垂宇宙”的恢弘笔触,奠定了全诗的基调,极力颂扬诸葛亮声名之显赫,影响之深远,非同凡响。紧接着“宗臣遗像肃清高”,由远及近,聚焦于瞻仰诸葛亮画像时的感受,一个“肃”字,写尽诗人内心的崇敬;一个“清高”则精准概括了诸葛亮的人格魅力。首联既点明人物,又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无限敬仰之情。

颔联“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具体赞颂了诸葛亮的功绩与才智。他运筹帷幄,巧妙的策略帮助刘备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业。“纡筹策”三字,精炼地概括了诸葛亮一生殚精竭虑的辅佐过程。而“万古云霄一羽毛”则是一个极其奇妙的比喻,将诸葛亮比作翱翔于万古云霄中的一根羽毛,既显其卓尔不群、高洁非凡,又暗含其成就虽辉煌却终究孤独、渺小的悲凉意味,意境开阔而意蕴深长。

颈联“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将诸葛亮与历史上的贤相伊尹、吕尚并列,认为其才能和品德足以与他们相提并论,可见其地位之崇高。而“指挥若定”则生动地描绘了诸葛亮临阵决策时的从容镇定、胸有成竹,相比之下,即使是汉初的名相萧何、曹参也显得逊色了。这一联通过历史人物的对比,进一步凸显了诸葛亮超凡的智慧和气度。

尾联“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笔锋一转,从赞颂转向了深深的惋惜。诗人认为,汉室的气数已衰,即使有诸葛亮这样的贤臣,也难以力挽狂澜,复兴汉室。最终,诸葛亮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耗尽了心血,不幸病逝于军中。这既是对诸葛亮个人悲剧命运的同情,也暗含了对历史规律的无奈感慨。志向虽坚定,却因时运不济和过度操劳而以身殉职,读来令人扼腕叹息。

全诗结构严谨,层层递进。从赞名声到颂功绩,再到比才德,最后叹命运,对诸葛亮的评价全面而深刻。语言精练,用典贴切,比喻新颖,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更有诗人自身复杂情感的投射,是咏史诗中的杰作。

注释:

垂:流传。宇宙:兼指天下古今。

宗臣:为后世所敬仰的大臣。

肃清高:为诸葛亮的清风亮节而肃然起敬。

三分割据:指魏、蜀、吴三国鼎足而立。纡(yū):屈,指不得施展。筹策:谋略。

云霄一羽毛:凌霄的飞鸟,比喻诸葛亮绝世独立的智慧和品德。

伊吕:指伊尹、吕尚。

萧曹:指萧何、曹参。

运:运数。

祚:帝位。复:恢复,挽回。

志决:志向坚定,指诸葛亮《出师表》所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身歼:身死。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他出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出身于京兆杜氏,是北方大士族之后。杜甫自幼聪慧,七岁便能作诗,青年时期曾游历吴越、齐赵等地,胸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但仕途坎坷,最终以诗歌成就名垂千古。

杜甫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上,其作品被后人誉为“诗史”。他的诗歌以反映社会现实、忧国忧民为核心,展现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例如,《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真实记录了安史之乱时期百姓的苦难,情感深沉,语言凝练,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此外,他的律诗成就尤其突出,如《春望》《登高》等作品,语言精妙,格律严谨,成为后世典范。杜甫一生创作了约1500首诗,内容广泛,艺术精湛,对后世诗歌发展影响深远。

关于唐诗三百首工具介绍:

1、本工具唐朝三百多首古诗,可以让普通读者,尤其是儿童和初学者,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和理解唐诗的精髓。

2、本工具收集的每首古诗,都有古诗的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和作者介绍。

3、本工具数据收集自网络,如发现错误可向我们进行反馈进行修正。

推荐工具
主页 搜索 收藏 开灯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