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具箱 - 简单实用的免费在线工具 - 爱惜在线工具箱
域名分发 购物领券
切换模式
收藏列表
放到桌面
收录申请
工具搜索
用户登陆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爱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儿子缝补衣衫。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儿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日阳光普照般的慈母恩情呢?

赏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两句诗以极其平实却饱含深情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永恒的画面。诗人没有选择波澜壮阔的场景,而是聚焦于母亲手中那根细细的线,和游子身上那件朴素的衣。这线,是母爱的具象,细密地编织着牵挂;这衣,是母爱的庇护,温暖着即将远行的身体。短短两句,却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温情的家庭场景,让人仿佛看到昏黄的灯光下,母亲专注地缝补,而她的儿子,即将踏上未知旅途。这种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因为融入了深厚的情感,而变得无比动人,触动了每个人心中关于亲情最柔软的部分。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母亲缝得“密密”,不仅仅是针脚细密,更是她心中担忧与不舍的凝聚,唯恐儿子在外受到风吹雨打。而“意恐迟迟归”,则直接道出了母亲内心最深的恐惧——害怕儿子一去不返,或者归期遥遥。这四个字,蕴含着无限的期盼与忧虑,将母亲那种既希望儿子展翅高飞,又舍不得他离开的复杂心情刻画得入木三分。这密密的针脚,缝进去的不仅是布料,更是母亲对儿子沉甸甸的爱与期望。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人以一个反问作结,将母爱比作春天和煦的阳光,而子女的心意和报答,则如同小草在春天里萌发的一点微弱心意。阳光普照,滋养万物,而小草的生机,又怎能完全报答得了春日阳光的恩泽呢?这句诗,不仅是对母爱的极致赞美,也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愧疚与无奈。它提醒我们,父母之爱如阳光般温暖而广阔,子女的孝心与报答,往往显得微不足道。这首诗虽短,却蕴含着永恒的情感力量,让每一个远离家乡、感受过母爱的人,都能从中找到共鸣。

注释:

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临:将要。

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谁言:一作“难将”。

言:说。

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

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报得:报答。

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囚”。他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出生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自幼生活贫困,屡试不第,直到46岁才考中进士。他曾任溧阳县尉等职,但因专注于诗歌创作,疏于公务,一度被罚减俸禄。晚年定居洛阳,后病逝于赴任途中。

孟郊的诗歌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以“苦吟”著称,注重字句的锤炼,追求语言的险奇与深刻。他的诗歌多描写穷愁困苦和个人命运,同时也关注社会现实,如《寒地百姓吟》和《织妇辞》等作品,深刻揭露了贫富不均和民间疾苦,展现了强烈的人文关怀。其次,他的诗歌情感真挚,尤其是对亲情的描写感人至深,如《游子吟》通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等细节,歌颂了母爱的伟大,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此外,孟郊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同为中唐“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其诗歌风格古朴凝重,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于唐诗三百首工具介绍:

1、本工具唐朝三百多首古诗,可以让普通读者,尤其是儿童和初学者,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和理解唐诗的精髓。

2、本工具收集的每首古诗,都有古诗的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和作者介绍。

3、本工具数据收集自网络,如发现错误可向我们进行反馈进行修正。

主页 搜索 收藏 开灯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