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具箱 - 简单实用的免费在线工具 - 爱惜在线工具箱
域名分发 购物领券
切换模式
收藏列表
放到桌面
收录申请
工具搜索
用户登陆

登楼

唐·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译文:

繁花靠近高楼反而更伤客子之心,在国家万方多难的此刻我登上城楼。

锦江的壮丽春色仿佛铺展于天地之间,玉垒山上的浮云变幻不定,映照着古今的变迁。

大唐的朝廷就像北极星一样稳固,终究不会改变,吐蕃(西山寇盗)不要前来侵犯。

可叹那无道的后主刘禅还祠庙被祭祀,日暮时分,我姑且学诸葛亮吟诵《梁父吟》。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的《登楼》。开篇即点明主旨,“花近高楼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越是春光明媚,越反衬出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与伤感。“万方多难此登临”则将个人的愁绪扩展到对国家时局的忧虑,奠定了全诗沉郁苍凉的基调。

中间两联“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是千古名句。诗人登高远眺,眼前是锦江浩荡、春色无边,气象雄浑,仿佛能包容天地;而玉垒山上的浮云,则象征着历史的变迁与世事的无常。这两句将眼前壮阔的景色与悠久的历史感巧妙结合,视野开阔,意境深远。“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则转入对国家政治的思考。诗人以北极星比喻大唐王朝的稳固,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和对边疆入侵者的警告,体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尾联“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抒发了诗人的感慨与自勉。诗人联想到成都武侯祠中的刘后主,这位昏庸的君主尚且有祠庙祭祀,而自己却报国无门。在日暮时分,诗人只能像诸葛亮年轻时一样吟诵《梁父吟》,表达自己虽身处困境,仍怀有济世之志的复杂心情。“聊为”二字,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凉和壮志难酬的苦闷。

全诗由景及情,由眼前实景联想到历史与现实,层层递进,将个人身世之感、家国之忧融为一体。语言精练,对仗工整,意境雄浑苍凉,充分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这首诗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忧虑。

注释:

客心:客居者之心。

登临:登高观览。临,从高处往下看。

锦江:即濯锦江,流经成都的岷江支流。成都出锦,锦在江中漂洗,色泽更加鲜明,因此命名濯锦江。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还祠庙:意思是,诗人感叹连刘禅这样的人竟然还有祠庙。这事借眼前古迹慨叹刘禅荣幸佞臣而亡国,暗讽唐代宗信用宦官招致祸患。成都锦官门外有蜀先主(刘备)庙,西边为武侯(诸葛亮)祀,东边为后主祀。还,仍然。

聊为: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梁甫吟:古乐府中一首葬歌。这里代指此诗。《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借以抒发空怀济世之心,聊以吟诗以自遣。这里的“梁甫吟”即指这首诗。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他出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出身于京兆杜氏,是北方大士族之后。杜甫自幼聪慧,七岁便能作诗,青年时期曾游历吴越、齐赵等地,胸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但仕途坎坷,最终以诗歌成就名垂千古。

杜甫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上,其作品被后人誉为“诗史”。他的诗歌以反映社会现实、忧国忧民为核心,展现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例如,《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真实记录了安史之乱时期百姓的苦难,情感深沉,语言凝练,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此外,他的律诗成就尤其突出,如《春望》《登高》等作品,语言精妙,格律严谨,成为后世典范。杜甫一生创作了约1500首诗,内容广泛,艺术精湛,对后世诗歌发展影响深远。

关于唐诗三百首工具介绍:

1、本工具唐朝三百多首古诗,可以让普通读者,尤其是儿童和初学者,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和理解唐诗的精髓。

2、本工具收集的每首古诗,都有古诗的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和作者介绍。

3、本工具数据收集自网络,如发现错误可向我们进行反馈进行修正。

主页 搜索 收藏 开灯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