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具箱 - 简单实用的免费在线工具 - 爱惜在线工具箱
域名分发 购物领券
切换模式
收藏列表
放到桌面
收录申请
工具搜索
用户登陆

送魏万之京

唐·李颀

朝闻游子唱骊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译文:

清晨听到游子唱着离别的骊歌启程,昨夜微霜刚刚开始渡过黄河。

在满怀愁绪时听到鸿雁的鸣叫更令人伤感,更何况还要穿越那重重云山作为异乡的过客。

关城的黎明景色似乎在催促着寒气临近,御苑里傍晚时捣衣的声音更是繁多。

希望这长安不要是那些只知寻欢作乐的地方,白白地让宝贵的岁月轻易地虚度过去。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的《送魏万之京》。诗人送别友人魏万前往京城长安,全诗围绕送别展开,融入了诗人对友人旅途艰辛的担忧、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劝勉。

诗的前两句点明送别的时间和起因。朝闻”与昨夜”相呼应,写出了诗人从昨夜微霜降至到今朝听到骊歌的整个过程,营造出一种秋意渐浓、离情别绪渐起的氛围。微霜初度河”不仅点明了季节,也暗示了友人行程的遥远和即将面临的寒凉。

中间四句集中描绘了友人旅途中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鸿雁不堪愁里听”写出了诗人设想友人途中听到鸿雁哀鸣时的心情,愁上加愁;云山况是客中过”则描绘了友人将要穿越的艰难险阻,云山”既是实景,也象征着旅途的漫长与不易。关城曙色催寒近”和御苑砧声向晚多”进一步渲染了京城附近深秋的寒意和萧瑟氛围,曙色催寒”和砧声向晚”既是对景物的描写,也暗含了时光的流逝和诗人对友人旅途气候变化的担忧。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友人的劝勉。莫是长安行乐处”是诗人担心长安城会充满诱惑,容易让人沉溺于享乐;空令岁月易蹉跎”则直接点明了劝勉的核心——不要虚度光阴。诗人希望友人到了长安,不要只顾着游乐,而应珍惜时光,有所作为。这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诗人通过选取典型的秋日意象(霜、鸿雁、云山、关城、砧声),层层递进地表达了送别时的离愁别绪以及对友人前途的关切与劝勉。诗歌情景交融,既有对友人旅途艰险的设想,也有对京城生活可能带来的诱惑的警惕,意境苍凉而情真意切,是送别诗中的佳作。

注释:

魏万:又名颢。上元(唐高宗年号,674—676)初进士。曾隐居王屋山,自号王屋山人。

游子:指魏万。离歌:离别的歌。

初渡河:刚刚渡过黄河。魏万家住王屋山,在黄河北岸,去长安必须渡河。

关城:指潼关。树色:有的版本作“曙色”,黎明前的天色。

催寒近:寒气越来越重,一路上天气愈来愈冷。

御苑:皇宫的庭苑。这里借指京城。

砧声:捣衣声。向晚多:愈接近傍晚愈多。

作者介绍:

李颀(约690年—约751年),汉族,祖籍赵郡(今河北赵县),一说东川(今四川三台一带),唐代诗人。他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725年)考中进士,曾短暂担任新乡县尉,但仕途不顺,后长期隐居于嵩山、少室山一带,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著名诗人交游广泛,诗名颇高。

李颀的诗歌成就主要体现在边塞诗、音乐诗和人物素描诗上。他的边塞诗如《古从军行》《古意》《塞下曲》等,风格豪放,慷慨悲凉,通过对边塞景象和军旅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他的音乐诗如《听董大弹胡笳声》《听安万善吹觱篥歌》等,生动刻画了音乐的魅力,展现了盛唐文化的多元与繁荣。此外,他还擅长人物素描,如《送陈章甫》《送魏万之京》等,通过细腻的描写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语言生动,情感真挚。李颀的七言歌行气势磅礴,意境深远,语言流畅,情感真挚,被后世誉为唐代豪放派的代表之一,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于唐诗三百首工具介绍:

1、本工具唐朝三百多首古诗,可以让普通读者,尤其是儿童和初学者,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和理解唐诗的精髓。

2、本工具收集的每首古诗,都有古诗的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和作者介绍。

3、本工具数据收集自网络,如发现错误可向我们进行反馈进行修正。

主页 搜索 收藏 开灯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