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具箱 - 简单实用的免费在线工具 - 爱惜在线工具箱
域名分发 购物领券
切换模式
收藏列表
放到桌面
收录申请
工具搜索
用户登陆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往前看不见古时贤明君主,往后也望不见后世英杰。

想到这天地是如此之广阔无垠,时间如此之漫长无尽,而自己独自站在高台之上,不禁悲伤地流下了眼泪

赏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两句诗如同一声沉重的叹息,瞬间将人置于一种极其孤独与渺小的时空背景之中。诗人陈子昂站在历史的长河边,向前望去,那些能够理解他、赏识他、与他志同道合的先贤已经远去,无迹可寻;向后望去,未来的时代与人物尚未来临,同样遥不可及。这种在时间维度上的彻底隔绝,让诗人感觉自己仿佛是宇宙间一个孤立的点,既无法与过去产生深刻的共鸣,也无法对将来寄予什么期望。这种孤独,不是简单的寂寞,而是一种深刻的精神上的孤立无援,一种对自身存在价值的强烈质疑。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人将目光从时间转向空间,天地是如此广阔无垠,时间又是如此漫长悠悠。在这浩瀚的宇宙面前,个体的生命显得如此短暂,个人的抱负与理想又显得如此微不足道。当这种对时空的无限感与个人的渺小感交织在一起时,那种壮志难酬、生不逢时的悲凉感便油然而生。于是,“独怆然而涕下”,诗人独自一人,止不住地流下悲伤的泪水。这泪水,是为自己的境遇而流,也是为这宇宙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而流,更是为那些同样在历史长河中感到孤独与无奈的灵魂而流。短短两句,却蕴含着宇宙般的苍凉与人生最深切的悲慨。

注释: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前:过去。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未来。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作者介绍:

陈子昂(约661年—702年),字伯玉,号少山,唐代初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和诗歌理论家,祖籍四川射洪(今四川遂宁射洪市)。他自幼聪慧好学,早年因家庭富裕而轻财任侠,18岁前尚未系统读书。后因击剑伤人事件立志求学,博览群书,深钻经史,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

陈子昂的诗歌成就主要体现在他对唐代诗歌革新的推动和创作实践上。他率先反对齐梁诗风的绮靡纤弱,提倡“风骨”与“兴寄”,强调诗歌应具有充实的思想内容和刚健的语言风格。他的代表作《感遇》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等,以其雄浑的气势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尤其是《登幽州台歌》中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表达了对历史长河的感慨与对人生短暂的自省,成为千古名篇。

此外,陈子昂的诗歌还融入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怀和对边塞生活的描写,如《塞下曲》等作品,既体现了对边塞将士的同情,也反映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他的诗歌不仅为唐代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后来的李白、杜甫等诗人提供了创作灵感。他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对唐代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被誉为“诗骨”和“唐诗之祖”,对后世影响深远。

关于唐诗三百首工具介绍:

1、本工具唐朝三百多首古诗,可以让普通读者,尤其是儿童和初学者,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和理解唐诗的精髓。

2、本工具收集的每首古诗,都有古诗的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和作者介绍。

3、本工具数据收集自网络,如发现错误可向我们进行反馈进行修正。

推荐工具
主页 搜索 收藏 开灯关灯